WFU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新冠肺炎案例二:中醫介入時正值肺炎惡化期(民眾版)



作者: 白衣隱者    


這是2021/5月底疫情爆發時的治療案例,當時並非以輕症的Omicron為主,而是較嚴重且較易發生肺炎的變異株。以下案例,以開始發生症狀的那天為第1天。


50餘歲病患,血糖偏高史。

第1~4天
  • 咽喉痛、鼻涕。
  • 第4天:確診COVID-19

第5 ~ 7天
  • 咳嗽、黃痰、夜間發燒
  • 第7天,胸部X光顯示雙下肺出現明顯的浸潤及肺炎病灶,開始覺得呼吸費力,但血氧正常。

第8天
  • 午後高燒、開始覺得喘促,血氧下降,需要依賴氧氣。

~~~中醫視訊診療,初診~~~
  • 望:倦容,臉部浮腫貌,舌體胖大齒痕(顯示為陽虛水泛體質)
  • 聞:語音力量尚可,沒有聽到咳音
  • 問:住院期間開始發燒、微喘,身體變得倦怠,咳嗽少痰,以乾咳為主、咽喉乾痛、口渴、心悸、失眠、四肢痠痛、肩頸痠痛(老問題),二便可。

    治療思路:
  • 之前說過,新冠病毒感染後的肺炎屬於痰熱雍肺(點我)。而肺部發炎快速蓄積的痰、發炎物質及水液浸潤,屬於中醫的水、濕、痰、飲等範疇。
  • 結合患者的面貌及舌診,除了清熱祛痰之外,還結合清熱利水、清熱透邪等藥物。

第10天
  • X光顯示肺部狀況明顯進步

第11天

~~~中醫二診~~~(初診3天後)
  • 發燒已無,喘促減多,對氧氣依賴減少,咳嗽及咽喉痛已少。
  • 四肢痠痛、肌肉無力感。

    治療思路:
  • 肢體痠痛等表證還存在,且病後出現體虛乏力等狀況,除了清熱利水、清熱祛痰之外,藥物還須兼顧到提升體力,並且繼續解表。

第12 ~ 13日
  • 胸部X光顯示已無特殊病灶。
  • 血氧正常,已不需要氧氣。

第15~16天

~~~中醫三診~~~(初診7天後)
  • 心跳偏慢約50多下/分鐘,合併胸悶感,EKG顯示竇性心搏過緩,其餘一切如常。

    治療思路:
  • 病後陽虛體質被誘發,出現心陽虛損的症狀,給予扶助心陽的藥物    

第18天

~~~中醫四診~~~(初診10天後)
  • PCR仍陽性(2021年當時的解隔離條件比較嚴格)
  • 無不舒服,飲食、體力、睡眠等一切如常,且心臟穩定。
  • ~~~~火紅的清冠一號登場~~~~

後續

~~~中醫五診~~~(初診15日後)
  • PCR:陰性,解除隔離
  • 後續電訪,無任何不舒服,已返回職場。


心得

  • 患者發病5 ~ 7天後症狀逐漸明顯,且第7天的CXR顯示肺炎持續加重,到發病第8天後才開始接受中西醫共治。
  • 在肺炎狀況惡化的時侯,西醫依其專業開立西藥治療,中醫也同時辦證論治開立中藥治療,到了第10天CXR顯示肺炎狀況進步很多。
  • 雖不能說中藥一定有明顯療效,但在此案例中西醫共治並沒有壞處,而且和西藥共同治療有減輕疾病惡化的效果。
  • 後續肺部狀況持續穩定,但出現了輕微心搏過緩的情況,進而轉方處以扶助心陽。
  • 隨後已無明顯不適,危險期也已度過,西醫沒有用藥,中藥則以清冠一號服用至PCR轉陰。
  • 清冠一號的藥物組成,擅長清熱祛痰,但患者的陽虛水泛體質、病後體虛以及最後出現的心陽虛損等症狀,還是依據辯證論治,適當的給予量身訂製的處方,或許可以更快的緩解患者的不舒服。




2022年5月12日 星期四

新冠肺炎案例一:輕度肺炎,合併明顯的臨床不適 (民眾版)

 

作者: 白衣隱者 


這是2021/5月底疫情爆發時的治療案例,當時並非以輕症的Omicron為主,而是較嚴重且較易發生肺炎的變異株。

以下案例記載,以開始發生症狀的那天為第1天。


中年病患,無其他慢性病,PCR確診新冠肺炎,CT值10。

第1 ~ 2天
咽喉痛,高燒 > 39度,寒顫,乾咳,頭暈,胸悶,微喘

第3 ~ 5天
追蹤胸部X光片發現肺炎逐漸明顯。

第6天
仍反覆高燒,口腔潰瘍,餘症持續

第8 ~ 11
反覆低燒,餘症持續,胸部X光顯示肺炎病灶稍減輕。

第12天: 中醫視訊診療
望:體質壯實
聞:咳嗽嚴重,說幾個字即連咳,導致視訊診療花了很長的時間
問:症仍低燒,乾咳甚,痰黃稠量少難咳,仍頭暈,倦怠,口渴,納差,大便可

治療:
  • 進入低燒期,已非初期高燒合併寒顫,症狀及時機的不同,影響藥物的使用方向。
  • 經辯證論之後,白衣開立清肝、肺、胃熱,和解透邪,以及降逆止咳化痰等藥物。

第16天
發燒已無,咳嗽減輕,咽喉不舒服、口渴、頭暈減輕許多。體力增加,胃口正常。X光顯示肺炎病灶處已不太明顯。
 
治療:  維持原治療方向,加強止咳化痰藥物
 
第19天
咳嗽已經很輕微,解除隔離。

後續:  
後續回來門診調養一次後,便返回職場。


心得: 

  • 本例中西醫共治,初期為西醫治療,對預防疾病惡化有重要的影響。
  • 病人求助中醫協助時,已經是發病第12日,如果初期即中西醫共治,是否能減輕不適症狀、縮短療程呢? 
  • 患者還年輕,體能狀況不錯,雖陸續發燒10多日,但初診的時候精神仍然沒有很萎靡。
  • 輕度肺炎、且體能狀況還不錯的年輕人,只要度過了1~2週疾病惡化的觀察期,即使沒有中醫介入,後面也可自行轉陰解除隔離。
  • 本次中醫介入對患者最大的幫助,我認為是在緩解他的臨床不適症狀上面。在中醫治療前,仍有嚴重的咳嗽,在中藥介入後嚴重程度明顯的減輕。
  • 用中醫的術語解釋治療用藥,大家都會看得霧煞煞,反正藥物可以緩解低燒、止咳、化痰、增加體力及食慾就對了。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步入末期的病人 (番外篇: 很多人都會問,要怎樣補?)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婦女,罹患婦科系的癌症合併遠端轉移,已進入末期。擴散的癌細胞猶如猛獸般在她的體內攻池佔地。

患病後,她日益倦怠、消瘦。

腹部充滿腹水,劇烈的疼痛,使用止痛貼片仍覺得受不了,晚上痛到難以入睡,仍在接受化療中。

她的腹脹、便秘越來越嚴重,用軟便藥也無法排便,順利的話大便一週可能只排一次。

胃口越來越差,吃了就想吐,體重持續下降,化療中身體會更不舒服。

白衣收集臨床資料:

「萎靡無神,愁眉苦臉,面色暗黑,腹部鼓脹叩診鼓音,按壓肚臍旁疼痛拒按,腹水,下肢水腫,寸滑,尺沈弱......」


有些末期的患者,會出現吃不下,拉不出(或一直拉),睡不好,沒精神,不想動,超級痛......。

癌症日久,因久病而身體更虛。不打擊癌細胞則會到處擴散,但打擊的武器,也會同時傷害到身體正氣,最後體力更差也無法抗衡癌細胞。

所以,癌症的治療可說是體能和癌細胞的拉鋸戰,應該要趁體力還算好的時候把握時間速戰速決。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也不是每個病人都能把握住黃金治療時間。當遇到這樣末期的病人,中醫可以如何幫忙?

白衣初步判斷她的身體處在:
  1. 局部癌症大熱毒結,癌細胞生長旺盛到處轉移
  2. 全身陽氣大衰

先補? 
藥,她吃下去吸收得了嗎?

先攻?祛瘀?攻下? 
她的體力受得了嗎?

看到她脹脹鼓鼓的肚子,東西一吃下去就吐,白衣最後決定下險招,先攻!

白衣給她的治療方向:溫陽袪水,溫陽祛瘀攻下

以溫、通、下為主,大便不通的情況下禁止一切滋補!

她這麼虛還可以攻下嗎?

第一週服藥後,一切症狀無改善,白衣也鬆了一口氣,她的體力還承受得了。

第二週,再加強溫陽祛瘀駿下之劑後,每日皆可排便,且食慾進步,精神進步,睡眠進步,連腹脹疼痛也有進步。

隨後病人持續治療,癌症指數首次下降很多,並且意外的發現化療當中竟然沒這麼痛苦了,心情變得較開朗。

以為這樣就會越來越樂觀嗎?

已步入末期了,沒這麼簡單……

好景維持不久,在中西醫盡力救治下,仍無法阻擋癌症末期的進展,最後患者的狀況再度惡化……

白衣,只能短暫陪伴她,讓她不舒服減輕一些,多一些體力和時間,好好跟家人相處,好好地離開……

其實,在疾病明面前,有時候我們很渺小。

微不足道,卻還想要做一些事的心情......


 警語: 如有雷同症狀,上述方法切勿自行複製,一切都要由醫師判斷。

  
~~~~~~~~~~~~~~~


「番外篇: 很多人都會問,要怎樣補?」



很多人都會問,要怎樣補,要吃什麼補品,要喝甚麼茶飲……?

白衣的想法,有時候不是要吃很多吃很好才算補,而是要讓吃下去的東西可以吸收,讓吃喝拉撒的順暢度恢復」。

上面這位癌末患者,如果給她吃一堆疏肝解鬱、健脾理氣,消食開胃,人參靈芝,神秘黑藥丸,XXX加持過的XXX......等一堆,其實都比不上讓他胃腸道一拉拉到舒服來得直接,因為:

胃腸以通降為順
 
而不是吃一對東西塞到胃撐胸悶呼吸不暢補到咽喉卡住為順。

一切要回歸到生命最簡單的生理狀態: 

吃得下,吸收得了,也要拉得出來
 
一拉拉到腸子舒服,中焦運轉自然提升,胃口自然打開。

在肚子塞滿轉移的癌細胞、腹水、大便的時候,腹腔裡面是一股很大的壓力,必須讓邪實找到出路。

換個說法,讓他好好的睡一覺,睡醒後的精神狀況,可能比吃什麼名貴滋補藥材更有用。

一切要回歸到生命最簡單的生理狀態

這篇提到的溫陽、攻下等,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這些方法不是在教人怎樣調養,在沒有現代醫學的時候,這些方法都是直接跟急重症拔河所累積的經驗總結。

在現代醫學眾多救命技術可依靠的情況下,我們小小中醫已經不用煩惱救命救急。

但,中醫的技法絕對不是這樣就沒落,在沒有古代這麼險惡的醫療環境下,我們這一代的中醫更要把握自己的特色,結合現代醫學的優勢,把效果儘量發揮,造福更多人......。




大腸癌復發轉移出現化療副作用的先生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男性,患大腸癌,已手術治療。

後來癌症復發,合併肺部、腹腔內轉移,接受化療中。

白衣診視發現,他的體力尚可,化療時會有不舒服的副作用,但都是1-2日之後即無症狀。

其他四診資料,面色暗黑,下眼瞼浮腫,常會覺得忽冷忽熱感,便秘,腹脹,下肢稍腫,舌暗紅,少苔,脈弦。

白衣判斷他原本是熱性體質,但因罹癌和經歷治療的副作用後,體質處在由熱轉虛的階段。

白衣給予相對應的藥物調理,服用後他覺得精神體力更進步。隨後他持續服藥,再次接受化療時,驚覺發現這次的副作用竟然很輕鬆就度過了……。

針對西醫直接打擊癌細胞的療程,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不舒服,也是中醫輔助治療的一塊。

不管是癌症接受西醫治療前、治療過程中、完成治療後,都可以搭配中醫輔助治療
 
~~~~~~~~~~~~~~~~~~~

其是,在上面這個癌症病人來看白衣的同一天,有另一位年輕女性來找白衣看診。

她是自律神經失調合併經前症候群,白衣也是給予上面跟大腸癌患者一樣的處方,她的症狀也減輕許多。

蛤!!?? 

為何他的癌症 和 她的經前症候群,用藥竟然類似?醫師你在亂開藥嗎?!

中醫治療方式,很常是治療生病的「人」,而不是那個人的「病」
 
所以「人」才是主角,調整這個人的體質,讓他達到較平衡的狀態。

上面兩個病人,剛好當下的體質都屬於同一個狀態,因此白衣針對他們目前的狀態,給予類似的治療,也的確發揮到效果。


現代醫學,擅長的是治療人的「病」;中醫,很常是治療生病的「人」

以「人」為重,但生的病卻越來越嚴重,這是治療的盲點。

以「病」為重,一直殺那個病,人也變得越來越虛弱,這也是治療的盲點。

那何不兩種方法,互相結合,相輔相成,發揮最大的效果呢?





體力、胃口都不好的口腔癌患者



作者: 白衣隱者 




他是一位中年男性,和「四診合參助口腔癌術後患者」中的患者一樣,罹患口腔癌,已完成西醫治療。

這兩個患者,都有口乾口渴,喉嚨痛,吞嚥疼痛,口腔黏膜、舌頭、咽喉充血紅紅等症狀,也一樣是脈細細弱弱。

但,在門診互動中,白衣發現他們的體質截然不同!

本文的這位患者,精神不太好,不太喜歡說話,講話聲音較弱,食慾差。

雖然他們一樣都有頭面部、口腔咽喉的熱症,但本文患者整體的精神狀況比較差,食慾也不太好,除了「上焦有熱」之外,還合併「中焦虛寒」。

所以,同樣的疾病,雖有類似的局部症狀,但在不同體質的人當中,用藥絕對不會是一樣的。

白衣稱之為「更有針對性更精準的治療」,這也是中醫調理體質的特色。

本文患者,除了給予清熱瀉火藥物之外,白衣更加上了調整消化系統和補氣的藥物。

一週後他的口腔咽喉不舒服症狀大減,但他還是食慾不好。白衣再次把清熱和補氣藥物的比例調整。再一週回來,他食慾已經進步許多了。

這時候,白衣也發現他的應對、舉手投足間,明顯感受到更有活力,暗示著他的陽氣逐漸恢復。

癌症治療後,如何「替患者量身打造專屬於他個人的中醫療程」?

如何用最短的時間解決他的不舒服?

如何緩解痛苦和提升生活品質,並且要提升他的精神體力?

這些都是患者短期內很直接、很迫切需要獲得解決的問題。

上面這些問題都有進展後,才會進入「長時間」或「階段性」或「間斷性」的調理,希望可更進一步提升他的抗癌力。

這些治療計畫,都是醫者希望可以做到的最完美狀態。

當然,也有不管怎麼治療,都無力回天的案例,後面將會慢慢帶出……




甚麼是中醫的「四診合參」?



作者: 白衣隱者  




中醫的四診,包含「望、聞、問、切」。

也就是 用眼睛看、耳朵聽或鼻子聞、問就是問、切就是把脈以及到處按壓敲敲打打之類的。

中醫師會透過上面這幾種方法,收集病人身上主觀的主訴,以及客觀的現象。

其實,西醫是也有「視、聽、扣、觸」,也是類似的概念。

白衣比較重視四種方法一起綜合評估,不以某一個方法就武斷地作為開藥依據,這就是四診合参。

白衣有時候更重視望診及實際和病人互動所感受的能量傳遞。

比如「四診合參助口腔癌術後患者」這篇文章中的案例,他的脈沈細無力,如果經驗稍有不足,很容易想到之前常常提到的「虛陽浮越」。

若為「陽氣虛弱」,互動時的感覺應該是「精神困頓萎靡,面色暗沈,語音乏力,內向畏縮,肢體活動......」(以下省略一大堆)

若「陽氣充沛」,其人飲食起居動靜等一切皆有「神」

望診的背後其實是「望神」。

神,可以是精神、體力、動作、體態、色澤、情緒......,甚至是更後面的心靈等層面。

不要懷疑,白衣並沒有什麼神奇的特異功能,沒有神奇的雙眼,常人看不見的東西我也看不見。

白衣臨診也很重視看得見的證據,但,看不見和隱藏在疾病背後的心靈狀態不穩定,確實存在。

除了藥物針灸給予協助之外,心靈的部分往往是患者必修的大課題,這部分要如何協助?

當身、心、靈都穩定之後、才可以稱得上是和諧的狀態。

這也是白衣學習「靜」系列文那些方法的原因之一。(註: 靜 系列文在臉書粉專上)




四診合參助口腔癌術後患者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男性,高血壓病史,體格高壯,語音宏亮,有運動習慣。

口腔癌手術已數個月,術後覺得口腔、咽喉紅腫疼痛,合併頸部淋巴結腫大,擔心是否復發,安排檢查中。

白衣「四診合參」,發現他: 很怕熱,口舌乾燥,口腔和咽喉黏膜紅腫充血,失眠,脈沈細弱。

有些人把脈發現脈細細弱弱沒什麼力氣,就會一口咬定: 

「啊!那就是虛啦!」 

「很寒啦!」

「要來補一下啦!」

搞不好他手術完後的這幾個月,還自己DIY了很多補品ㄟ。

白衣的判斷恰恰相反,他長得牛高馬大,講話起來中氣十足比白衣還要大聲,外觀看起來比白衣還要有精神。

真的要比較,白衣可能還更虛一些咧。

有人說中醫很主觀,但是主觀中也是會有很多「客觀的現象、客觀的事實」。

白衣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收集病人身上這些客觀的現象,再來對照自己主觀的判斷,是不是契合而已。

但這簡單的一句話,其實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累積經驗。

回到這位病人,白衣覺得他一點都不虛,反而還很熱,他是一位熱性體質的癌症病人。

精確的來說,他熱在身體的「上焦」,白衣給他開立了大劑量的清熱瀉火藥。

一週後回診,怕熱、咽喉不舒服、口腔黏膜和咽喉紅腫充血症狀大大減,連腫了一陣子的頸部淋巴結也消了很多……

後來西醫檢查癌症並無復發,判定的他淋巴結腫大應該是慢性發炎所導致,吃了白衣的清熱瀉火藥之後發炎減輕所以才好轉很多。

幾年過去了,病人歷經過數次的追蹤檢查,一切正常。






癌因性疲憊



作者: 白衣隱者 




癌因性疲憊,是癌症患者常會遇到的問題。

可能是因為癌症病久體力逐漸衰弱,或者癌症治療後造成體內陽氣受挫,或其他原因,導致病人的體力逐漸變差,疲憊感逐漸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起居。

最後,可能連帶患者的精神、情緒......也受影響。

終日嗜睡乏力不想動、覺得沮喪負面提不起勁,甚至會影響抗病的意志力,覺得不如就這樣算了吧!

在處理這類患者,最好要在幾次診療後讓他體力迅速恢復。讓他重新感受到身體的活力,讓他有活過來的感覺!

讓她的陽氣提升後,這時候會明顯感覺得到他的舉止和談吐恢復生氣,面容恢復色彩,這種正面積極的心態,對癌症患者的治療極為重要。

治病,除了正規的醫療介入之外,有時候個人的意志力,對是否能完成治療,也很重要。

很多時候是「已經沒希望了不如就這樣算了吧」 和 「我要堅持下去」 這兩種想法在爭奪拉鋸,我們只能盡力讓患者更正面一些。

醫者都希望可以陪著病人慢慢的走下去,但是,當「我要堅持下去」的信念,一次又一次的被癌細胞無情摧殘,已到了生命垂危,離開可被預見的時候,如何善終?

如何有尊嚴的離去?該怎樣放手? 這些課題都太困難了!也是白衣還在慢慢學習的。

我覺得我能做到的,就是: 

多一分陽氣多一份希望
 
陽氣好玄喔,聽不懂你在說甚麼!

好吧! 你就想成 「多一分體力多一分希望」, 這應該不難理解吧!

事情要在簡單的時候處理最省力,白衣呼籲:
 
能儘早中西醫結合治療就儘量要早!不要到了很嚴重很嚴重,才想到中醫然後希望中醫能創造奇蹟!
 
可以走來看門診的時候,對不要拖到躺在病房上會診!




大腸癌復發兩次的婦女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婦女,罹患大腸癌已接受手術切除。

她第一次發現復發後,再次完成西醫療程,並且開始尋求中醫調理。但吃中藥期間,一直覺得怕熱多汗,且越來越倦怠乏力。

過了不久,追蹤發現癌症再一次復發,隨後即前來白衣的門診。

我看著她以前的中藥處方,都是一些活血化淤,清熱解毒等藥物。

經過診視,發現她的症狀:「腹脹,大便不暢,失眠,常常流汗覺得很怕熱很口渴」。

上面看起來像是熱症,但之前的醫師卻忽略了虛症的表現:「倦怠乏力,流汗完後會覺得更疲累,流汗完後怕風,腹脹便秘卻食慾差、大便軟無力排出」

上面這些都是虛弱的表現!

最後,白衣判斷她是一個「黃耆體質」,也是一個容易「氣虛」的體質。

並且,經過癌症摧殘和多次治療後,身體的陽氣已逐漸困頓,面色變得暗沈、臉部浮腫、下肢水腫。

這已經是氣虛進一步發展成「陽虛」的進行式了。

陽氣不回復,病人會覺得越來越困倦、嗜睡,人會變得越來越沒活力,到了連走路甚至吃飯都疲累不堪的時候,要如何接受再一次的西醫治療呢?

診斷:黃耆表虛多汗體質,加上「陽虛水泛,虛陽外越」

白衣選用了和前一位醫師完全不一樣的治療方針,不是清熱解毒,而是補氣溫陽。

服藥後,患者的體力迅速恢復,燥熱的症狀也消除。再次順利的完成西醫治療,把復發的惡性腫瘤處理掉。

追蹤數年,癌症未再復發。


延伸閱讀:
  1. 癌因性疲憊
  2. 甚麼是陽氣,甚麼是虛陽外越,或虛陽浮越 ? 請閱讀 陽氣虛,卻越虛越熱





癌症術後久咳不止,且越來越虛弱的身體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男性,罹患肺癌,已接受手術切除。隨後發生肺炎,接受治療穩定後,出院已一個多月,仍咳嗽不止。追蹤檢查發現肺部疑似有變化,需密切追蹤。

癌症復發的恐懼感侵襲著病人和家屬......

白衣診視後,咳嗽已數月,咳甚胸悶氣急,夜咳影響睡眠。除此之外,咽喉痰哽,口渴,身體瘦弱乏力……。

基本上,我也搞不懂他是癌症復發導致的咳嗽,或是其他原因,有沒有復發這部分就交給西醫去釐清。

白衣就處理他眼前比較急迫的,他已經心理恐懼和晚上咳到無法入睡的時候,身體處在失衡狀態,對病情一定不是好事。

從虛弱體質合併咳嗽症狀來思考,選用的藥物除了處理咳嗽之外,最好是能一起把精神體力、食慾、甚至是體重一併提升,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止咳化痰藥可以勝任。

白衣辨別體質的失衡程度,並開立可同時處理肺部的藥物,病人一週後回診,咳嗽減輕一大半,第二周後咳嗽已少發,精神體力和睡眠大為提升......

在治療上,不需要解釋太多複雜的理論。他的瘦弱、虛弱體質和咳嗽的症狀,剛好有符合某個中藥藥方的適應症,所以很單純是一個「方人」 的概念。

癌症前導論述中,曾提到癌症病人會「因病致虛」,越虛則抗癌力越弱。癌細胞越茁壯,身體機能會越困頓。

早期的治療宜直接打擊癌細胞,體力自然會逐漸恢復

直接打擊癌症的手段,現代醫學武器越來越多。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後不要心存僥倖、迷信偏方、迷信非正規治療、等待奇蹟或選擇逃避等。

而是趕緊在身體正氣尚充足的時候,儘速接受治療,才是擺脫癌症最迅速的方法。

很多時候,可被檢測出來的惡性腫瘤已消除,但有些人的體質仍失衡、治療的副作用或併發症等,影響生活起居,出現很多不舒服的症狀。

當身體處在這種不舒服的失衡狀態時,自身抗癌力怎可能恢復得很好呢?

因此,其中一個較簡單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的選擇,就是: 
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結合中醫治療,讓身體的精神體力處在較好的狀態
與其在身體很虛弱很不舒服的時候吃一堆補品、偏方、秘方......,但真真困擾生活的問題卻沒解決,倒不如先將癌症治療後的體力迅速恢復,讓睡眠、食慾、心情等都處在穩定的狀態下,再來考慮以後要怎樣減少復發的機會,還比較實際。

先有1(直接打擊惡性腫瘤),再有2(迅速恢復體力和不舒服),才會有後面的3、4、5......。

連1和2都還沒解決,就在想345,會不會不太實際呢?




白衣隱者的癌症輔助治療

 

「聞癌色變」



聞癌色變 - 癌症前導論述



作者: 白衣隱者




癌症,是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一,也排名在2021年台灣的十大死因之首,是醫療界的一大難題。

隨著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癌症慢慢的已不能和絕症劃上等號。癌症已成了一種慢性病,只要醫病雙方互相合作,很多早期發現的癌症存活率都很高。

在我的行醫生涯裡,很早很早就和癌症結緣,在學生時代就有親友尋求協助,當時的白衣還沒有什麼能力幫忙。

畢業後雖取得了中西醫執照,但身邊的人再次碰上癌症,仍覺得自己實力薄弱。

最後我終於認清,身為醫者,至少要對坐在我面前求助的患者,幫上一些忙,而不是好高騖遠的想一些遠大的霸業......

這系列文章會,簡單的分享一下自己對癌症的看法和一些治療心得。

我所研習癌症的學派,認為人體自有「抗癌力」,因某些因素,使「機體失衡」,繼而抗癌力減弱而發病。

白話來說,就是人體的細胞,會有自然凋亡的機制,淘汰一些老舊或不好的細胞。

但因為種種原因(飲食生活型態、情緒壓力、環境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異常、遺傳傾向......),導致身體失衡,使抗癌力減弱,最後導致細胞無法自然凋亡,或形成突變細胞快速增殖。

重點一:以中醫辨證,辨別體質的失衡程度與寒熱盛衰

癌症形成後,「因病致虛」,會讓機體逐漸虛弱。也因為身體變得更虛虛,而使抗癌力更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重點二:分辨虛弱的程度
 
若體能尚佳,只要祛邪(清除惡性腫瘤),則體力逐漸自然恢復。如癌症的初期,只要把惡性腫瘤切除,體力佳者多預後不錯。

如果疾病越往後面發展,身體功能已經萎靡困頓,除了打擊癌細胞之外,還要兼顧扶正,顧護體力。

直接針對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西醫的手術、放療、化療......,都可以直接打擊癌細胞。西醫主攻,直接針對癌細胞。

那中醫可以做些什麼呢?

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兩個重點:辨別體質的失衡程度與寒熱盛衰、分辨虛弱的程度

在現代醫學對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的發展下,要怎樣用中醫的特色來合併治療癌症的患者呢?

以上理論歸理論,講得頭頭是道是其次,能不能發揮臨床效果,協助來求助的患者才是重點。

中醫可以做的事,將會在這系列文章中向大家慢慢呈現。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自律神經失調

 

有一群人,身體一籮筐的不舒服 (系列文)



有一群人,身體一籮筐的不舒服 -- (第六話) 當自律神經不再自律的時候……



作者: 白衣隱者





交感神經(衝衝哥)和副交感神經(緩緩妹)互相配合,彼此相互消長,合作無間的時候,才能維持身體正常的運作,自律神經才配得上「自律」的稱號。


如果衝衝哥和緩緩妹不在合作無間呢?


想像一下,如果在路上,前有坑洞,後有老虎在追趕,這時候身體需要戰鬥或逃跑,需要激發潛能,需要更多能量和精力時,偏偏衝衝哥還在半睡半醒中,身體是由緩緩妹在接管,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把情境拉回現實中,在上班忙碌、聚精會神、情緒緊繃的在處理業務,這個時候衝衝哥不負眾望的提供身體正常的運作。

到了午休時,要去吃飯了,但是工作還沒忙完,沒關係,那就邊吃邊忙吧!或者狼吞虎嚥秒速吃完吧!

飯後該由緩緩妹接管的消化系統,因為大家掛念工作、心情急躁、吃飯時腦筋還在運轉、或狼吞虎嚥食而無味……

這些用餐習慣都給衝衝哥訊號,在休息吃飯的時候還要維持高度戒備,導致衝衝哥該去休息的時候無法休息,緩緩妹該接手的時候無法接手。

這頓飯吃下去,你可能會覺得消化不良、胃脹感頂到咽喉去之類的,因為衝衝哥的才能,並不善於飯後的消化。

到了晚上,該睡覺了,但是你還在為白天的事操心,而且我晚上想要摸魚一下,不想太早睡欸!

結果,可憐的衝衝哥無法休息,依然要維持身體的戒備而繃緊神經。

等到要入睡的時候衝衝哥很盡責,緩緩妹無法接管身體,這晚注定也是要失眠的夜晚。

以上這種生活型態,長久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會導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調控出現「失調」狀態。

回到之前提到的案例(第三話),在晚上突然驚醒、心跳急速、全身冒汗……,這不就是衝衝哥擅長的功能嗎?結果他在晚上該休息的時候跑出來湊熱鬧!

白天上班該打起精神的時候,突然一陣乏力、打哈欠、好累喔!無法集中精神,好想去躺躺。

這不是緩緩妹擅長的事情嗎?結果她在該聚精會神的時候出來作怪。

這些現象,就是你的自律神經開始無法維持自律,已經在失調了…...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症狀


之前已經提過,這兩兄妹的的管轄範圍,遍佈全身,如果他們作怪的話,從頭到腳可能都會有很多小問題。

當很多小問題反覆的發生,就會造成生活的大困擾。

以下是自律神經較常見的症狀:

頭面


頭痛、頭暈、耳鳴、耳塞、眼睛酸澀或流淚、眼睛對光線明暗調節不好、口乾……

咽喉


咽喉癢、咽喉異物感、容易咽喉痛……

胸部


胸悶緊、吸不飽氣的感覺、心悸、心臟無力感、胸口發脹或灼熱感……

腹部


胃脹、胃痛、胃灼熱,消化不良,反覆便秘或腹瀉……

生殖泌尿


頻尿感、小便不利感、性功能……

骨骼肌肉


肌肉僵硬、緊繃、痠痛……

皮膚感覺和汗腺


身體某個區塊覺得特別怕熱/流汗、某些區塊卻特別怕冷。如常覺得頭面怕熱多汗,但卻四肢冰冷,或常手汗腳汗等。

精神情治


睡眠品質不佳、緊張焦慮、倦怠乏力……

身體的適應性


對外界的事物變化、環境變化、天氣變化等刺激變得很敏感。如當氣候變化、冷熱變化等就有引發一些不舒服的症狀。

如在人多吵雜的地方,會覺得不適應、不安、緊張、體力不繼……

其他


食慾亢進、或沒胃口……


自律神經失調,其實很常見。當出現症狀時,需先排除是否為其他疾病造成


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症狀繁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一些自律神經失調的時候,所以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並不少見!

雖然並不少見,但出現以上症狀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要先排除是否為其他器質性疾病所造成的,免得耽誤病情。

例如,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感,必須要先排除不是心血管、呼吸系統的疾病之後,才會考慮是否為自律神經失調。

有很多慢性疾病的病人常合併自律神經失調,進一步加重了慢性疾病的不舒服感。

但,請不要把自律神經失調當作免藉口,用來逃避你已經罹患某慢性疾病的事實,進而逃避慢性疾病的常規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病嗎?


有很多醫師認為,自律神經只是身體調節失能的一種現象,若這種現象造成的症狀很輕微,並不認為是一種疾病。它和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等這類確切的疾病不一樣。

白衣的想法,不管衝衝哥緩緩妹愛作怪是不是一種病,只要這種現象,造成你的身體不舒服,走遍各科別後仍反覆發作,進而對生活造成影響,那就必須要處理!

白衣會針對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判別體質狀態,然後用藥、衛教。

有些人經過治療後恢復良好,有少部分人不管怎麼治療,症狀依然頑固。


自我調適很重要‼️


生活作息、飲食、情緒、運動、面對事情的想法等等,都跟自律神經的正常調節息息相關。

當醫師使用藥物讓你度過最困難的時間後,長期的保養還是要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

衝衝哥和緩緩妹對你好不好,很多時候應該要先問:

你是否有沒有好好的對待它們?

你是否有沒有好好的善待自己?

 

有一群人,身體一籮筐的不舒服系列文 ~~全文完~~~





有一群人,身體一籮筐的不舒服 -- (第五話) 衝衝哥 與 緩緩妹 的故事



作者: 白衣隱者





前文(第四話)曾提到,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神經系統,其實並非完全可由我們的意識所掌控。

今天就來好好說一下我們無法掌控的主角:自律神經系統

自律神經系統,由兩兄妹所組成,他們是:

激動的衝衝衝交感神經哥哥,簡稱衝衝哥
    
緩慢沈靜的副交感神經妹妹,簡稱緩緩妹
 
這兩兄妹所掌管的工作都不一樣。

衝衝哥,顧名思義,渾身帶勁,橫衝直撞。當衝衝哥出來掌權的時候,身體就會處在亢奮、備戰、代謝加速等狀態。

我們再回到第四話的大坑洞,你剛好在路上遇到一個大坑洞阻攔去路,當你還在思考要不要翻過去的時候,忽然身後出現一隻飢餓的老虎,目不轉睛的看著你,口水緩緩流下。

這時候衝衝哥接管身體,讓你的瞳孔擴大讓你看得更清楚老虎的一舉一動。

讓心跳加速,讓四肢肌肉的血液供應增加,肌肉鼓脹充滿能量,呼吸加快、支氣管擴張……。

衝衝哥會把你的身體調整到戰鬥或逃避的狀態

老虎在這時候緩緩踏步靠近,你已經被逼到大坑洞邊緣。

這時候腦筋可能還沒思考要幹架還是逃命的時候,身體已經做出判斷,腎上腺素大量分泌,潛能瞬間爆發,迅速往後跳躍、騰空360度翻轉、落地、再立馬百米衝刺逃之夭夭……。

好不容易終於擺脫虎爪,身體已經力竭,衝衝哥也元氣大傷……

這時候緩緩妹」登場!

緩緩妹接管身體,讓你的身體慢慢的休息恢復

緩緩妹讓腳步放慢,讓心跳放慢、呼吸減慢,發熱和滿身大汗的身體也慢慢降溫。

死裡逃生後精疲力盡,這時候緩緩妹將瞳孔收縮減少光源刺激,讓你覺得疲倦想倒頭大睡。沒錯,睡眠,是身體修復的重要途徑!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醒來後,覺得胃空空。劫後大難不死要好好飽食一餐,想到美食開始口水分泌,肚子咕嚕咕嚕叫……。

能量補充,也是身體復原的重要途徑,緩緩妹最擅長就是讓美食好好的被腸胃消化吸收,然後讓食物殘骸排出體外。

反過來說,衝衝哥剛剛逃命都來不及了,不可能邊逃命邊想到要吃香喝辣、或逃命中途停下來上個大小號吧!


總結一下:


交感神經,負責迅速應變、戰鬥或逃避

在上班聚精會神,埋頭苦幹幫老闆賺錢的時候,就是衝衝哥在負責。

副交感神經,負責休息與恢復

上班途中跑去廁所摸魚打瞌睡,下班後吃香喝辣消化吸收,回家躺平睡覺,就是副交感神經的緩緩妹在負責。

衝衝哥和緩緩妹所形成的自律神經,掌管著身體的很多地方,如瞳孔、心臟、呼吸道、腸胃道、膀胱、性器官、血管、分泌腺體等。

與其說這兩兄妹在互相拮抗,不如說他們在互相配合,合作無間的將身體的機能維持在正常狀態。

萬一,衝衝哥和緩緩妹不在相親相愛,他們互看不爽的時候,身體會出現什麼變化呢?

下一話待續……






有一群人,身體一籮筐的不舒服 -- (第四話) 你以為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身體,其實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



作者: 白衣隱者






很多人認為,我就是自己身體的主宰,我可以透過自己的腦袋瓜,下達指令,決定身體要做些什麼事情。

好比說,看到前面的路上有一個大坑洞。

我們的大腦接收到這個畫面後,除非有想要掉進坑洞內躺躺的想法,不然我們的大腦會下達指令,讓我們敏捷的身手,優雅的躲過坑洞,繼續向前行。

所以說,我的身體還是由我自己主宰的吧?!不然,怎麼能做出騰空飛越外加翻個跟斗空中停留數秒,最後巧妙著地躲過那個大坑呢?!

很可惜的是,你想的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在某些方面,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身體。

但,在某些方面,我們其實是身不由己的!


體神經 和 自律神經系統


體神經: 可經由意念控制


白衣這就要來簡單說一下我們的神經系統,複雜的不說,直接跳到重點。

用手去抓前面美味的大雞翅,手指張開,再緊緊握住,然後送進我們的嘴巴,嘴巴大口的咀嚼。

這一連串過程,有很多手部、臉部、或控制嘴巴張開閉合的肌肉參與完成動作。

這些「骨骼肌」是由我們的體神經(Somatic nervous system)支配。

而體神經,可將我們腦袋瓜的命令,傳到對應的肌肉,讓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肢體活動。

所以,不管是凌空翻跟斗、快跑、慢走、抓雞翅、或靈活的用刀叉將雞翅解體,這些「骨骼肌」的活動,全都可由自己意念控制。


自律神經系統: 無法由意念控制


那,自己不能控制的部分是什麼?

想像有一個人,把你整個激怒,你的火氣整個都上來了。

但,你是個有修養的人,你可以忍住腳不要往前衝,控制你已經握得硬硬的拳頭,不要擊出完美的左鉤拳KO他。

在那個當下,你會發現,雖然你可以控制你的手腳,但你卻控制不了你的心臟。

隨著他繼續機車的把你激怒,

你發現你的心臟像野馬般的飆速,

你的雙眼的瞳孔擴大、眼睛也瞪得大大的,

一股熱氣往上衝,你的血壓飆升,被氣的滿臉通紅,

頭面部也開始在冒汗……

雖然你很想假裝你的心情完全不受影響,但身體是很誠實的,這一連串的現象,你無法馬上、直接的用意念去控制。

因為,掌管這些變化的,是我們這系列文章的主角,也就是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第四話就懶懶的寫到這邊,後面會再詳細的講一下我們的主角。






有一群人,身體一籮筐的不舒服 -- (第三話) 以為半夜心臟病發作快要死掉的年輕人



作者: 白衣隱者




某位年輕人,業務繁忙,上班長期都處在備戰狀態。有時候加班到深夜,回家後覺得身體雖疲倦,但腦筋卻異常清醒而難以入睡。

這種情況也不知道持續了多久,年輕人覺得體力越來越差,常常胃痛、頭痛。

半夜才睡覺已經變成他的常態,好不容易睡著過不久又會因為胃不舒服、或做夢醒過來……。

到了某個冬天,年輕人開始覺得常常會胸悶、胸口緊緊的感覺,常覺得吸氣吸不飽需要深吸氣……

某個寒流來襲的夜晚,突然間他從睡夢中驚醒、冷汗直流、四肢冰冷,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頭皮發麻,也搞不懂是胃痛還是胸痛,就覺得心臟很不舒服。

到急診後,馬上抽血、心電圖……。

醫師:「心臟一切正常......。」

過幾天,再進一步回門診安排胃鏡、跑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除了輕微的表淺胃炎和輕微的胃食道逆流,其餘一切良好。

但年輕人還是覺得胸口緊縮感。

又遇到了下一波的寒流,他再次在寒流來襲的夜晚,從夢中驚醒,胸悶、胸緊、呼吸不暢、呼吸急促、冷汗直流、乏力虛脫感……

快要往生的感覺再度侵襲,讓他極度恐慌……

「你的檢查一切正常。」

當他再次得到這個答案時,腦袋充滿各種黑人問號…….


來到白衣的門診時

「醫生,你確定我的心臟沒問題嗎?」

他用焦慮飛快的語速,帶著稍微顫抖的音調發問。

「你目前的檢查看起來是沒有特別的問題。」(白衣邊看急診紀錄邊說)

「你確定真的沒問題?!」

「呃……,如果還是擔心的話,可以再去心臟科,看有沒有需要排更高階的自費檢查」(醫師真的無法為「當下的正常」來發保證卡!)

「那看中醫有辦法嗎?療程需要多久才會全好?」

「我聽說中醫都很慢。要調理多久?」

他劈裡啪啦又問了無數的問題,好像很期待白衣有什麼神通,可以馬上讓他藥到病除,但又怕遇到神棍受到傷害的樣子。

「用藥過後才能評估你的反應好不好,如果有效的話,吃藥一週後你的不舒服會好一半以上。」

「如果反應不好,我會重新評估再調整用藥。所以療程要多久,要看你後續的身體狀況來決定。」

他馬上接著問...

「中藥是不是會傷肝傷腎?吃久了是不是會不好?我很不喜歡吃藥,如果好了是不是就可以停藥了……」

白衣冒汗中,基本上我的診療也還沒結束,藥也還沒開好,就回答了很多還沒發生,或不確定會不會發生的「假設性」的問題。

患者處在這種想要尋求協助又極度害怕變得更糟糕的矛盾的狀態下,其實,他也過的很痛苦。

到底,他怎麼了?


生活型態、飲食習慣、鑽牛角尖的想法......等,都會影響體質失衡


中醫常會運用「四診」來收集臨床資料,而排在四診之首的「望診」有一項很直觀項目,叫「望神」、「觀神」。

神,簡單來說,指的是這個人的精神、體力、情緒、思維活動、應對、舉手投足等整體的綜合表現。

雖然我跟他初次接觸,簡單交談後,他給我的感覺,他的「神」處在極度失衡的狀態。或許也跟他的生活、性格很有關係。

想要奮鬥而長時間過勞工作,卻無法充分的休息和鍛鍊。

身體操到疲倦了不去休息,喝點咖啡或茶繼續透支。

白天覺得體力越來越差昏昏欲睡,到了晚上卻不想早點睡,手機一直滑不停。

容易胃痛胃脹,覺得自己消化不好,卻常三餐不定時,常常饑飽失常。

常會冒出很多不滿意的念頭,希望可以更好,希望變成別人眼中很好很好的模樣。

覺得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但是檢查卻正常?

希望就診獲得協助,卻又有很多很多的不信任。

希望藥物可以幫助他,卻也幻想藥物會毒害他。

上面這些,都是一種極度矛盾的失衡狀態,在望診中,就有感覺到他的「神」極度混亂。

在把脈過程中,他的手伸出來,也看到手指在微微的顫抖(甲狀腺功能也是正常的)。

雖然在現代醫學各種客觀的指標,他是正常的,但他的身體絕對稱不上正常,而是極度失衡。


以中醫觀點來看,是哪一種失衡呢?


這是一種柴胡體質的極度失衡狀態(哎呀,不小心就把用藥方向說出來了)。

柴胡體質,在極度失衡的時候,只要簡單的閒聊,就大概可以猜得出來,八九不離十。

這類失衡的體質容易緊張、焦慮、常常猜忌、多疑,充滿期待卻又怕受傷害,對自己或他人要求頗高,常常會把自己逼得太緊。

如果虛性的亢奮明顯的時候,在外的表現可能神情急躁,語音急促顫抖,會反覆描述相同的症狀,會重複確認已經問過的事,可能從頭到腳劈裡啪啦講很多不舒服的主觀症狀,且對解說處處質疑。

說話條理還算清晰,而且可能還自己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但卻無法分辨自己和資料上的人有什麼不一樣,越查越焦慮。

這類患者的全身不舒服,在不同科別可能會有不同的診斷。可能常常被診斷為胃炎、腸躁症、緊張性頭痛、肌痛肌炎、失眠、焦慮、恐慌、過度換氣症候群、自律神經失調…..。

針對不同器官的診斷,其實都是正確。但是綜合整體判斷,會發現一個人從頭到腳可以生這麼多病?

雖然全身大大小小不同的症狀,有些症狀發作起來可能很恐怖快要往生一樣,衝到醫院後症狀馬上好了一大半。

也可能作做了各種檢查都無大礙,卻還是不舒服,對醫療團隊累積的疑慮和不信任越來越大。


這不是「構造性的異常」,而是「功能性的失調」


就比如這位患者,一直害怕自己是不是心血管狹窄或阻塞,但其實是控制他心臟節律的調節機制,出現功能性的失衡。

測量血氧或肺功能雖正常,他還是覺得胸部悶悶緊緊吸不到氣,這是控制呼吸節律或參與呼吸的肌肉功能性失衡。

明明覺得很餓,卻吃一些就飽了。或明明已經很撐,卻還想一直吃,吃完覺得胃賭住好幾個小時無法消化,這是胃腸的功能性失衡。

當他的體力消耗越大,身體越疲累的時候,這些功能性失調的症狀會更明顯。

當他的體力越差的時候,對外界的刺激則越敏感,功能性失調也越明顯。

當他對外界的刺激更敏感,稍有情緒刺激,或生活上出現不如意的事,都會加重症狀。


他的身體長期來看符合「虛」的狀態


這種虛,有時候給他「補」,可能會更失調。

因為,藏在背後的根本原因,是長期的步調過急、休息不足,過度勞累,及自身成長背景或個性等所造成的虛。

這種虛,有時候會出現瞬間虛性的亢奮,所以才會有瞬間的過度換氣、瞬間的恐慌感,瞬間的心跳暴衝……。

以為他很虛而過度進補,可能會讓虛性的亢奮更明顯。

以為他很亢奮而過度清熱,可能會讓精神體力更差。


他的症狀,中醫用藥宜寒溫並用


用藥上我很常會寒溫並用,補氣和清熱並用,興奮和抑制並用,來處理這種身體處在矛盾的失衡狀態。

這種過度敏感性的體質,對藥物也極為敏感,稍有劑量拿捏不準,可能就會讓他覺得不舒服。

反過來說,這種敏感性體質,如果藥物拿捏得當,卻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明顯的效果。

這位患者,除了第二話提過的疏肝解鬱之外,對夜間突然心臟不舒服的恐慌感,還需要開立「安神定志」的藥物穩定心神。

對瞬間發生的虛性的亢奮,對心臟突然間的暴衝,需要「溫陽強心」結合「重鎮潛陽」。

對體力過度消耗的虛,或瞬間的冷汗虛脫感,我比較習慣用「收澀強壯」的藥物,而非一般大家所認為的補藥。


綜合以上用藥思路,好像很複雜需要開很多藥?


其實不然,藥不多不複雜,卻可以達到「藥專力宏」的效果。

中醫古籍裡面,就有幾個千古名方,可以針對上面的用藥思路做調整。

服藥過後,他的症狀如預期般的好很多,睡眠也比較安穩。

「醫生,我什麼時候才會全好?我要一直吃藥嗎?我是不是可以停藥了......?」

其實,只要你步調放慢一些,只要你休息足夠,每天睡得飽飽,有空去做些運動,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不要太執著……,這些功能性失調的症狀就會好很多。

用藥的目的是在你最艱難的時候,在你最恐慌無助的時後,讓你有一定的體力,維持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當進步很多的時候,就開始進入「減藥期」。減藥期可以讓你看到自己對藥物的依賴越來越少,對身體的信心也會越來越強,最後順利停藥。

當然,療效的持久度,是建立在你願意逐漸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上,肯逐漸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的心態轉變上,一點一滴的調整,身體也會逐漸地步入佳境。

所以,什麼時候才會好?什麼時候可以停藥?會不會復發?

這些問題,我也要反問你!

很多人症狀進步後,消失了一段時間。某一天,又開始出現在門診。

我還是那句,我的角色,是在你調節不過來的時候幫助你一把,讓你可以維持日常生活。

你之後要怎樣對待你的身體,就非我所能控制的啦!所以,不要再叫我掛保證啦!


這一籮筐的症狀,背後的原因是甚麼呢?


這眾多功能性失調的背後,是誰在掌管的呢?

是誰沒有好好的做事才出現一籮筐的症狀呢?

後面會慢慢帶出幕後大boss......






有一群人,身體一籮筐的不舒服 --(第二話)發生昏厥的年輕人



作者: 白衣隱者





曾治療一位年輕的女生,她身體有眾多的不舒服。

她症狀輕則容易倦怠、怕冷、緊張焦慮、口渴、腹瀉便秘交替、心悸、頭暈、失眠……。

重則頭暈加劇,難以出門。

她甚至曾多次在外發生昏厥送醫,針對昏厥安排了一系列檢查,結果顯示無特殊結構性的異常。

最後長期在身心科接受治療。

她來找我的時候,上面的症狀仍然持續,時好時壞。舌頭伸出來看是紅紅瘦瘦的(代表熱),兩手的脈把起來,沈細弱無力(代表寒),所以是又寒又熱???

對於身心科的診斷,我並沒有仔細去探討。身心科醫師對疾病的確診判斷都很嚴謹,那是身心科醫師的專業。

我在意的是,如何幫助她!


針對著患者的一籮筐症狀,和突然昏厥發作,中醫有什麼看法呢?


首先,她是一個容易緊張焦慮的人,她的症狀在遇到難題或壓力時,會更明顯。

再來,她的症狀,在月經前後,也會加重。

容易緊張焦慮,壓力大就發生症狀,這種跟情治有關係的症狀,中醫常歸在「肝氣鬱結」。

若體質狀況還不錯,體質屬「實證」,會容易變成「肝火旺、心火旺」,出現煩躁、易怒、失眠、口渴、便秘、或大便泄瀉黏膩、甚至會頻尿(膀胱過動)等。

但這位患者的情況不完全只有熱,她的體質也不甚強壯,顯然不是單純的火氣旺,應該隱藏著更複雜的體質狀態。

我常常會形容,這是「肝火旺,合併有氣虛,最後變成陽虛」的體質演變過程,也是很多年輕人常見到的一個證型。

有一類人,個性較敏感,對很多事情或別人的目光比較在意,做事也不會擺爛,更可能常常是犧牲自己的那一群人。

可能別人做這件事情,只要花三分力,但這一群人,卻要花五分甚至是更多的力氣。

當還年輕,或體力狀況尚可的時候,可能不會怎樣。但隨著時間拉長,體力長期透支,又沒有好好善待自己的情況下,就算有熊熊烈火,也會慢慢燒得一乾二淨。

最後,就會兼夾著出現氣虛的症狀,覺得疲倦,提不起勁,大便不乾不硬卻沒力氣排出來的感覺等。

各個部位氣虛的表現都不一樣,但這都暗示著身體的整體機能慢慢下降。

若再不處理,氣虛便會進一步發展成陽虛、或陰陽兩虛。

陽虛,怕冷,手腳冰冷,虛陽浮越(可延伸閱讀: 虛性的亢奮 這篇),容易腹瀉……。

回到這個病人,來看我的時候,火氣旺的症狀已經不強烈,更多的是氣虛、陽虛。

當氣虛或陽虛到比較嚴重的時候,會容易突然出現恐慌、冷汗直流、甚至是虛脫或昏厥等「大氣欲脫」的狀態。

喔!所以,要給她大力補下去嗎?

只對一半,不要忘記,她的本質是肝氣鬱結!也就是敏感的個性、忘記要先善待自己、不放過自己……。

所以舒肝解鬱,和門診閒聊中帶一些開導性交談(那時的白衣,還沒有這麼忙,現在就……),幾乎貫穿整個治療過程。

在她體力很差,頭暈到無法下床,或虛脫頻繁發生的時候,我的藥給予大劑量的溫心陽、補心氣、固脫等藥物。

在她狀況還不錯的時候,則會給予舒肝解鬱兼補氣的藥物。

這樣治療下來,她的體力狀況恢復很多,昏厥虛脫也少很多……

身體處在失衡的狀態


說了很多中醫的術語,其實道理很簡單:她身體處在一個失衡的狀態。

不管是一堆艱澀難懂的中醫語言,或是現代醫學的自律神經失調,或是其他的診斷,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同一個人,所指的也是這個人的身體無法好好的調節到最佳的狀態,所以就出現一籮筐的症狀。

這些症狀,會隨著情緒、壓力、個性、休息是否充足、是否過勞爆肝、月經期、氣候變化……等高低起伏。


很多人都會問,這會根治嗎?


我只能說,在你很不舒服,甚至是無法維持正常生活時,我可以用中醫的方法,盡力幫你跨過去。

但是,症狀能不能長期維持穩定,決定權並不在我,而是你自己。

要學習多善待自己,把步調放緩,多愛護自己。

體力很差的時候,搞不好你適度的擺爛,在外人看來你還是很盡責。

體力很差的時候,也不要想著鍛煉什麼強大的體能,不要把自己操乾榨乾,適度的休息一下也不錯。

當體力不錯的時候,再把握時機好好的去鍛鍊。

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生活步調偶爾慢慢走,偶爾走快一些,保留實力才能長長久久。

啊!我就是沒辦法這樣,我就是有很多業務要處理,我就是沒辦法早點睡,我就是……

那,我們就會常常見面了,多謝惠顧(大誤)。


延伸閱讀: (第三話) 以為半夜心臟病發作快要死掉的年輕人

有一群人,身體一籮筐的不舒服,他們怎麼了? (第一話) 前言



作者: 白衣隱者




在門診中,有一群人,身體有一籮筐的不舒服,長期在各科別門診打轉。

這群人,可能長期胃痛反覆發作,最後安排胃鏡,發現有輕微的胃炎,或食道逆流。

這群人,可能常常脹氣,有時候便秘,有時候又拉肚子,被診斷為腸躁症。

這群人,可能常常會頭痛、頭脹、頭昏重感,常常合併脖子、肩膀,後背肌肉緊繃,覺得眼睛酸澀緊繃,甚至覺得眼睛「糊糊」的感覺。

這群人,可能長期失眠,白天精神萎靡,提不起勁,但了晚上怎麼睡都不好睡,痛苦萬分。

這群人,可能常常覺的心悸,常常覺得胸口悶住,呼吸不暢的感覺。去看心臟科檢查心臟無大礙,去看胸腔科檢查也無大礙,所以他很健康?

這群人,常常會覺得既怕冷也怕熱。這群人可能覺得頭面部很熱,但吹到風又覺得寒颼颼。

這群人,可能常覺得手腳冰體表怕冷,但又不愛穿很多衣服,反而穿得很清涼。
這群人,還有……。

在某個輾轉難眠的夜裡,這群人中的某幾位,似睡非睡,突然驚醒,覺得心臟很不舒服,喘不過氣,冷汗直流,被送到急診,然後又很正常的走出來。

或者,某個人潮擁擠的白天,心頭突然一陣恐懼、心慌、昏厥,快要虛脫感……

這群人,心臟科、胸腔科、神經內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腸胃科、骨科復健科……都走了一圈,也排了一些檢查,但好像都沒大礙欸!

最後,這群人,被建議去身心科作進一步評估。

這群人,到底怎麼了?

這系列文章,就讓白衣慢慢帶大家揭開自律神經的面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