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交感神經(衝衝哥)和副交感神經(緩緩妹)互相配合,彼此相互消長,合作無間的時候,才能維持身體正常的運作,自律神經才配得上「自律」的稱號。
如果衝衝哥和緩緩妹不在合作無間呢?
想像一下,如果在路上,前有坑洞,後有老虎在追趕,這時候身體需要戰鬥或逃跑,需要激發潛能,需要更多能量和精力時,偏偏衝衝哥還在半睡半醒中,身體是由緩緩妹在接管,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把情境拉回現實中,在上班忙碌、聚精會神、情緒緊繃的在處理業務,這個時候衝衝哥不負眾望的提供身體正常的運作。
到了午休時,要去吃飯了,但是工作還沒忙完,沒關係,那就邊吃邊忙吧!或者狼吞虎嚥秒速吃完吧!
飯後該由緩緩妹接管的消化系統,因為大家掛念工作、心情急躁、吃飯時腦筋還在運轉、或狼吞虎嚥食而無味……
這些用餐習慣都給衝衝哥訊號,在休息吃飯的時候還要維持高度戒備,導致衝衝哥該去休息的時候無法休息,緩緩妹該接手的時候無法接手。
這頓飯吃下去,你可能會覺得消化不良、胃脹感頂到咽喉去之類的,因為衝衝哥的才能,並不善於飯後的消化。
到了晚上,該睡覺了,但是你還在為白天的事操心,而且我晚上想要摸魚一下,不想太早睡欸!
結果,可憐的衝衝哥無法休息,依然要維持身體的戒備而繃緊神經。
等到要入睡的時候衝衝哥很盡責,緩緩妹無法接管身體,這晚注定也是要失眠的夜晚。
以上這種生活型態,長久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會導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調控出現「失調」狀態。
回到之前提到的案例(第三話),在晚上突然驚醒、心跳急速、全身冒汗……,這不就是衝衝哥擅長的功能嗎?結果他在晚上該休息的時候跑出來湊熱鬧!
白天上班該打起精神的時候,突然一陣乏力、打哈欠、好累喔!無法集中精神,好想去躺躺。
這不是緩緩妹擅長的事情嗎?結果她在該聚精會神的時候出來作怪。
這些現象,就是你的自律神經開始無法維持自律,已經在失調了…...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症狀
之前已經提過,這兩兄妹的的管轄範圍,遍佈全身,如果他們作怪的話,從頭到腳可能都會有很多小問題。
當很多小問題反覆的發生,就會造成生活的大困擾。
以下是自律神經較常見的症狀:
頭面
頭痛、頭暈、耳鳴、耳塞、眼睛酸澀或流淚、眼睛對光線明暗調節不好、口乾……
咽喉
咽喉癢、咽喉異物感、容易咽喉痛……
胸部
胸悶緊、吸不飽氣的感覺、心悸、心臟無力感、胸口發脹或灼熱感……
腹部
胃脹、胃痛、胃灼熱,消化不良,反覆便秘或腹瀉……
生殖泌尿
頻尿感、小便不利感、性功能……
骨骼肌肉
肌肉僵硬、緊繃、痠痛……
皮膚感覺和汗腺
身體某個區塊覺得特別怕熱/流汗、某些區塊卻特別怕冷。如常覺得頭面怕熱多汗,但卻四肢冰冷,或常手汗腳汗等。
精神情治
睡眠品質不佳、緊張焦慮、倦怠乏力……
身體的適應性
對外界的事物變化、環境變化、天氣變化等刺激變得很敏感。如當氣候變化、冷熱變化等就有引發一些不舒服的症狀。
如在人多吵雜的地方,會覺得不適應、不安、緊張、體力不繼……
其他
食慾亢進、或沒胃口……
自律神經失調,其實很常見。當出現症狀時,需先排除是否為其他疾病造成
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症狀繁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一些自律神經失調的時候,所以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並不少見!
雖然並不少見,但出現以上症狀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要先排除是否為其他器質性疾病所造成的,免得耽誤病情。
例如,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感,必須要先排除不是心血管、呼吸系統的疾病之後,才會考慮是否為自律神經失調。
有很多慢性疾病的病人常合併自律神經失調,進一步加重了慢性疾病的不舒服感。
但,請不要把自律神經失調當作免藉口,用來逃避你已經罹患某慢性疾病的事實,進而逃避慢性疾病的常規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病嗎?
有很多醫師認為,自律神經只是身體調節失能的一種現象,若這種現象造成的症狀很輕微,並不認為是一種疾病。它和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等這類確切的疾病不一樣。
白衣的想法,不管衝衝哥緩緩妹愛作怪是不是一種病,只要這種現象,造成你的身體不舒服,走遍各科別後仍反覆發作,進而對生活造成影響,那就必須要處理!
白衣會針對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判別體質狀態,然後用藥、衛教。
有些人經過治療後恢復良好,有少部分人不管怎麼治療,症狀依然頑固。
自我調適很重要‼️
生活作息、飲食、情緒、運動、面對事情的想法等等,都跟自律神經的正常調節息息相關。
當醫師使用藥物讓你度過最困難的時間後,長期的保養還是要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
衝衝哥和緩緩妹對你好不好,很多時候應該要先問:
你是否有沒有好好的對待它們?
你是否有沒有好好的善待自己?
有一群人,身體一籮筐的不舒服系列文 ~~全文完~~~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