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男性,患大腸癌,已手術治療。
後來癌症復發,合併肺部、腹腔內轉移,接受化療中。
白衣診視發現,他的體力尚可,化療時會有不舒服的副作用,但都是1-2日之後即無症狀。
其他四診資料,面色暗黑,下眼瞼浮腫,常會覺得忽冷忽熱感,便秘,腹脹,下肢稍腫,舌暗紅,少苔,脈弦。
白衣判斷他原本是熱性體質,但因罹癌和經歷治療的副作用後,體質處在由熱轉虛的階段。
白衣給予相對應的藥物調理,服用後他覺得精神體力更進步。隨後他持續服藥,再次接受化療時,驚覺發現這次的副作用竟然很輕鬆就度過了……。
針對西醫直接打擊癌細胞的療程,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不舒服,也是中醫輔助治療的一塊。
不管是癌症接受西醫治療前、治療過程中、完成治療後,都可以搭配中醫輔助治療
~~~~~~~~~~~~~~~~~~~
其是,在上面這個癌症病人來看白衣的同一天,有另一位年輕女性來找白衣看診。
她是自律神經失調合併經前症候群,白衣也是給予上面跟大腸癌患者一樣的處方,她的症狀也減輕許多。
蛤!!??
為何他的癌症 和 她的經前症候群,用藥竟然類似?醫師你在亂開藥嗎?!
中醫治療方式,很常是治療生病的「人」,而不是那個人的「病」
所以「人」才是主角,調整這個人的體質,讓他達到較平衡的狀態。
上面兩個病人,剛好當下的體質都屬於同一個狀態,因此白衣針對他們目前的狀態,給予類似的治療,也的確發揮到效果。
現代醫學,擅長的是治療人的「病」;中醫,很常是治療生病的「人」
以「人」為重,但生的病卻越來越嚴重,這是治療的盲點。
以「病」為重,一直殺那個病,人也變得越來越虛弱,這也是治療的盲點。
那何不兩種方法,互相結合,相輔相成,發揮最大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