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曾有一位腦出血患者,經醫院跨科別團隊治療後,肢體功能恢復良好,一直都有持續回白衣門診保養。
前陣子天氣炎熱,該患者覺得怕熱,在酷熱環境下多汗,然後就容易出現頭暈的狀況,頭暈嚴重還會有噁心、無法行走的感覺。
處處碰壁的難纏頭暈症狀
一開始會考慮一些現代醫學常見發生頭暈的原因,然後也鑑別中醫對於頭暈常見的可能是那些。
中醫的部分從一開始的「火熱上炎」、到很常想到的「痰、飲」、到後面「暑熱傷氣、清陽不升」、到後來懷疑會不會是原本腦血管的問題……
結果調整了幾次用藥,頭暈的狀況仍然存在,且無法停用西醫止暈藥。
處處碰壁後,白衣再重新思考一次,怕熱,悶熱則頭暈,口渴,語音宏亮不衰,脈的力量也不弱……。
一切都似熱證無誤啊,為甚麼效果發揮不出來?
抽絲剝揭,潛藏在深層的核心問題終被尋獲
剛好,某一次回診,他說到了一個重點症狀:
「會覺得疲倦,尤其熱流汗後更疲倦……」
雖然他看起來有眾多「熱證、實證」的表現,但是我已很確定他的狀態為「虛」!
「暑熱傷氣、清陽不升」也是虛的一種,補氣的方法也已經用過了,但對於他的不舒服並沒有發揮出甚麼療效,為什麼呢?
因爲他是更深一層的虛,陽虛!!
典型的陽虛 VS 不典型的陽虛
典型的陽虛,是困倦、怕冷、四肢冰冷、語音無力、脈弱……,處處都顯露出機能不足的狀態。
但,他的症狀卻跟典型的陽虛相反,為什麼還是陽虛呢?
因為,他這種是「不典型」的陽虛。
不典型的陽虛,寒熱錯雜、假假真真,很容易讓人混淆。例如中醫常提到的「真寒假熱」、「外熱內寒」、「上熱下寒」等,就有不典型陽虛的影子。
名稱雖多,但總歸來說,就一句話,「陽虛,合併虛陽浮越、或虛陽上衝」。
講白話一點,患者外在會出現一堆上火、燥熱的表現,但他的體內實則是處在陽虛內寒的狀態。
陽氣,可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陽氣宜潛藏
以中醫理論來說,人體的陽氣屬熱、屬動,潛藏在體內深處庫存好,並且慢慢地釋放。陽氣有溫暖身體,並且維持各器官正常運作的功能。
在炎熱的天氣下,熱氣上炎,身體為了散熱,毛孔開洩,汗流浹背。這時候全身的「氣機」是往上往外消散的。
如果本身體力狀況還不錯、或體質屬熱的話,並不會有不舒服,甚至是流點汗可能會更暢快寫。
如果本身「陽氣虛弱」或「陽氣不固」,虛虛的陽氣就會被這種往上往外的趨勢帶動,導致原本該潛藏在身體深處的陽氣,要向內向下的陽氣,整個往外往上帶動。
陽屬熱,陽氣無法秘藏,而盛於上、盛於外,這時候會觀察到外在一堆上火的症狀,但其實體內庫存的陽氣是不足的。
「龍不潛藏於海底」 = 虛型的亢奮
有些中醫理論,對陽虛有生動的形容,把陽氣描述成一條龍。
龍必須要潛藏在海底深處,穩定海平面。如果有一天龍虛掉了,無法定海(無法鎮壓群陰),則濁陰上犯,陰(海水)高一分,則龍(虛陽)也被抬高一分,最後龍就在海面上亂竄,引起波濤大浪。
波濤大浪,就猶如某個人外在一大堆怕熱上火的症狀,但這種是「假的熱」,本質是陽虛。所以假的熱,也叫「虛性的亢奮」。
這個時候如果不給他矯正回來,等到陽氣消散越來越多,連「假的熱」這些騙人的外在症狀(也就是怕熱、口渴、大汗……)都無法維持的時候,身體可能會出現更多大大小小的問題。
虛性的亢奮,是身體的失衡狀態
講了那麼多,越講越亂,我還是不懂什麼是陽虛虛性的亢奮啦!
沒關係,直接舉例子!
晚上常常熬夜不睡覺、日夜顛倒的時候。某天想早點睡卻睡不著,到了晚上突然就覺得精神來了,這種有可能就是「虛性的亢奮」。夜間越亢奮,白天可能越昏昏沈沈沒精神。
中醫講求「平衡」,會用抽象的概念來形容身體的運作。會用抽象的「氣」,來描述身體上下內外的流動,會用一些症狀或症候群來評估身體是否有失衡或偏頗。
其實,「平衡」並非中醫獨有,現代醫學也有這種概念。
交感、副交感神經要互相維持平衡,身體才能維持較正常的運作。如果交感神經在該減弱時卻很亢奮、副交感神經在該活躍時卻很萎靡,也有機會是一種「虛性的亢奮」,這個狀態就是我上面舉的晚上熬夜越熬越精神的例子。
越熬夜,晚上越睡不著(虛陽上衝,龍在外面趴趴走,交感神經不該亢奮的時候而亢奮),導致身體更過度消耗,身體的陽氣更虛弱(白天更加沒精神)。
陽氣,以現代醫學來說,是類似怎樣的存在呢
人體類的陽氣,涵蓋的範圍很大。陽氣除了秘藏於體內之外,還緩緩釋放,運行全身,維持身體各器官的運作,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在消化系統的運作,可統稱為「脾陽」。
在心血管系統,統稱為「心陽」。
在泌尿生殖系統,統稱為「腎陽」。
在呼吸系統,有「肺氣」。
可潤澤皮毛、抵抗外邪入侵,行於皮膚肌肉之間的,叫做「衛氣」......
上面短短幾個字的中醫術語,用白話解釋,卻講了一大堆,還是聽不懂啦!
沒關係,古代語言所稱的陽氣,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人體能量,維持身體的運作。這恰恰和現代醫學中的能量提供路徑很神似,也就是粒線體的功能。
粒線體,是人體細胞的發電廠,可以提供人體一切活動所需的能量。身體若操勞得太厲害,或是年紀逐漸衰老,粒線體的功能也會慢慢衰退,導致身體「電力不足」,除了容易感到疲倦無神之外,也可能會造成疾病的產生。
陽氣,要怎麼補?
撇開大家都知道的早點睡不要熬夜、飲食均衡、運動鍛鍊、避免過勞、有空多接近大自然多走走曬曬太陽.....之外,中醫當然要開些中藥囉!
除了各個器官系統的氣虛可以補氣之外,更進一步的陽虛,則要補陽氣。
我上面曾提過,陽氣屬熱、屬動。熱性,容易往外、往上。
所以,補陽氣,除了開立大熱純陽的藥物之外,還必須要同時用「重鎮潛陽」的藥物,將陽氣秘藏起來。
還記得那條龍嗎?「重鎮潛陽」簡單來說,除了要幫那條龍充電之外,還要把他從海面上往下拉,將他重重鎮壓回去,把他拉回海底悠哉休息不要趴趴走的意思。
當然,補陽氣不只「重鎮潛陽」一招這麼簡單。當體力狀況還不錯的時候,遇見熱證,清熱就是在扶助陽氣。還有「陰生陽長」等扶助陽氣的方法,以後遇到有趣的案例再提吧!
一開始那位頭暈的病人,後來怎麼了?
回到一開始的病人,雖然是炎炎夏熱,他雖然有一堆上火的症狀,我還是給他開了「大熱純陽」的溫陽藥,再搭配一些重鎮潛陽等藥物。
這好像都不是治療頭暈常用的中藥欸,你是不是在亂開藥啊?
看在外行人眼中,或者向google大神求神問卜我開的藥是甚麼作用時,可能查出來的內容八竿子都跟頭暈沒什麼關係,所以理論上我可能在亂開欸!
現實中,到現在也過去很久了,病患的西藥已停用一段時間。頭暈,當然也就沒發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