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身體被一堆小問題困擾,中醫該如何「調身體」?

 
作者: 白衣隱者 中、西醫師


沒事也需要「調身體」?


以我的觀點,中藥是藥物,不是什麼保健食品。有需要才要服藥,所以有需要才要「調身體」。中醫師絕對不會人好好的沒甚麼事,也硬要把人說成五臟六腑都病了,需要吃藥「調身體」。


面對眾多不舒服的症狀,我是用什麼角度切入呢?


最近有一位病人,在我這邊已就診一年多,她並不是有什麼大毛病,而是很多小問題累積在一起,導致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

這個是個中年女性,她的眾多小問題如下:

腸胃道的問題已經困擾數年,她常常飯後就想要大便,大便容易稀軟、容易腹瀉、也常常胃痛,據她說長期下來體重逐漸減輕。

長期失眠、淺眠。

皮膚過敏濕疹、癢疹,皮膚容易乾癢脫皮。

因皮膚問題長期服用類固醇,最後因髖關節疼痛難以行走,發現股骨頭已經缺血性壞死,接受了關節置換手術。

手術後髖關節區域、臀部、大腿等區域仍會疼痛,且術後發現下肢水腫,這些症狀已持續數個月。

這個病人,最後來找我看診,分析他的問題,眾多小問題互相牽連,互相影響。比如說,長時間類固醇使用和股骨頭壞死的關聯性,關節疼痛(壓力)加重胃腸狀況,消炎止痛藥加重胃部症狀,疼痛影響睡眠,睡眠不足影響免疫力加重皮膚過敏和胃腸症狀......

眾多的陳年小問題,中醫該怎樣處理?


體質傾向,是一個人長時間的縮影總結


先天的基因表現,和後天長時間的生活環境、氣候、性格、情緒、飲食、生活型態、疾病、藥物使用等,可以影響個人的體質走向。

反過來說,中醫師擅長根據望聞問切得到的資訊,歸納出一個人的體質傾向,進而調整體質偏差,達到治療的效果。


症狀繁雜,先辨明輕重緩急


症狀雖然有很多,中醫師必須要根據症狀緩急,決定處理的順序,也就是擬定治療方針。當然,治療方針也會隨著後續的回診追蹤逐漸修正。

回到這個病人,初診來的時候以胃腸症狀最為不舒服,而且,胃腸不先處理好,開再好的藥物,對腸道也是個負擔。

根據長期體質和緩急輕重,我認為首先要讓她的胃痛和腹瀉先緩解。


脾胃為後天之本


消化系統,中醫常稱為脾胃,脾胃類似於現代醫學所說的的胃腸受納、消化、吸收、蠕動、排空等的功能的集合。

中醫稱脾胃為「後天之本」。簡單來說,消化系統是後天提供人體生長發育所需很重要的場所。


中醫的診斷,多以證型、體質來呈現,而不是現代醫學的「病名」


經分析後,這個病人的脾胃長期處在「胃熱、脾寒」的體質傾向。

胃熱、脾寒,可以理解成是一組「症候群」,是中醫觀察到一系列症狀的分析和總結。這個總結,也就是中醫常說的「證型」或「體質」。

以現代醫學來看,病人可能是罹患慢性胃炎、胃潰瘍、腸躁症等疾病。但是中醫重視的是「證型」或「體質」。同樣是罹患胃潰瘍,但是不同病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證型或體質,用藥自然會有所不同。

對這個病人來說,他的腸胃道症狀是胃熱脾寒所造成,但對其他人來說,雖然平平都是胃潰瘍,但可能是脾肺氣虛、肝胃不和......等證型所導致,所以用藥會完全不一樣。


寒、熱不能同時出現?


很多人會問,醫師啊,我的體質是比較寒還是比較熱?

其實,臨床上病情錯綜複雜,寒與熱,常會同時出現!絕對不只有單純的清熱或進補兩種選項。回到這個病人身上: 

胃熱的人,常見口渴、容易飢餓感、容易胃酸過多、胃痛、食道逆流、甚至容易失眠等。

脾寒的人,容易食慾不佳、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腹脹、大便稀軟容易腹瀉、甚至肌肉較軟弱無力等。

脾胃熱與寒並見,容易飢餓感,又食慾不佳,會很衝突嗎?

如果你曾經歷過很容易餓,很想吃,但是吃了一些些,就覺得胃脹吃不下,然後還會脹氣好幾個小時,必須要拉一拉才覺得暢快,你就會知道這一點都不衝突了。


抓對體質,抓對證型,效果才會顯現


這個病人在服用了「清胃熱、溫脾陽」的中藥之後,長期的腸胃道問題和失眠,在一兩周內獲得了很大的進步。

這邊選用的清胃熱藥物,白話來說具有減少胃酸分泌過多,緩解慢性胃炎的功效。而且清熱藥,也可以讓亢奮的交感神經比較穩定,處理失眠等問題。

溫脾陽,可以提升消化、吸收功能,和調整胃腸蠕動等。

當她的腸胃道穩定下來後,再逐漸加入其他促進下半身循環、和針對筋骨疼痛的藥物,這時候她的消化系統已經不錯,可以承受這些藥物,且不會加重胃腸的症狀。


針藥搭配,療效加倍


除了藥物,再配合頭部針灸提升睡眠品質,並且在髖關節和大腿疼痛區域的施針,除了緩解疼痛,術後的下肢水腫也在幾周內獲得很大的進步。


長期的慢性症狀,在治療初期效果顯現後,能否長期維持才是關鍵


這病人最先停用胃腸藥物,之後轉以全攻陳年的關節疼痛和皮膚過敏問題。若不是皮膚和疼痛問題,她早已結束療程。

她的皮膚狀況算是難纏的「大魔王」,處理起來很困難,常常皮膚已經快痊癒,突然又大爆發起來,也難怪之前類固醇吃了這麼久也無法完全停藥。

反正就這樣規律治療一年多後,困擾病人多年的胃腸、失眠症狀在初期就已經穩定。後續一直處理的疼痛問題也大幅緩解,已經不影響生活。

皮膚雖然還是有症狀,但發作程度也沒有以往這麼嚴重,她在其他各科別的就診次數也越來越少。到最後連中醫的回診時間也越拉越長,最近已經在討論該停用中醫,自行保養了。


中病即止! 非慢性病,藥物不用服用一輩子


患者聽到差不多可以停藥了,有點擔心和焦慮。因為她被這些症狀困擾多年了,擔心停止治療後,症狀會復發。

回到一開始我所提到的,我覺得有需要才要治療。治療的目的是要幫她渡過最艱難的時候,後續要把「自行保養」的概念納入考量,畢竟除了慢性病之外,其他的小毛病總不能吃藥一輩子。


停藥前,讓患者階段性減量,協助脫離藥物依賴


在停藥時,為了減少患者對藥物的依賴,和讓他們逐漸增強已經不需要服藥的信心,我會安排一段「減藥期」。

我會花一小段時間,把每日藥物的常規的治療劑量,逐漸減少。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觀察藥物減量後症狀會不會反彈之外,也在減量期間,讓這些帶著陳年老問題的病人知道,即使藥物漸漸減少,他的身體仍然可以維持得不錯。

當減量到1-2日才吃藥一次的程度,患者也會有更大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暫時擺脫服藥人生。


停藥後,自行保養,是病人的自身義務


為什麼說是暫時擺脫服藥人生?因為後面會不會再復發,這並不取決於我。

身體能不能維持在最佳狀態,這個責任落回自己身上。當治療告一段落後,保養和照顧身體的義務,是自己該負責的。所以我們會不會再見面,是取決於自己愛護自己的程度。

以上,透過一則案例,來分享我用中醫處理問題的切入點,和我對中醫「調身體」的想法,讓有興趣的人知道,中醫不會沒事就叫人吃藥保養。





自己當醫生DIY服用秘方,小心後果不堪設想!

 

作者: 白衣隱者


本篇文章重點: 
#  秘方神藥害人不淺
#  聽到根治要小心被騙
#  自己DIY的秘方神藥不等於中醫中藥
#  沒有在合格中醫師診斷下用藥就不算是安全的中藥

曾在門診時來了一位中年病人,腦中風合併肢體偏癱。看他的抽血報告,只能用很糟糕來形容,破表的糖化血色素、很糟糕的腎功能和蛋白尿......

詳細詢問下才發現,病人罹患糖尿病多年,都沒有接受正規的治療,而是道聽途說的自己用草藥、秘方DIY。也沒有定期追蹤抽血,最後出現一堆併發症,和腦中風進來住院。而且腎臟功能變差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DIY亂吃藥才加重病情的。


道聽途說最可信? 付出的代價可能是你的健康!


很多病人生病了,常常都會聽說某某某拿到靈丹妙藥,吃了沒多久就好了,超神!! 然後看在這麼有緣的份上,給你張藥方自己去抓藥吧!(通常都超級貴的)

再不然就是哇這神藥超難買,看在交情那麼好我勉為其難賣給你好了,別人想買都買不到捏。(曾聽說有一個病人吃秘方黑藥丸一小顆要價3張小藍,破了我從醫以來聽到過最貴的神藥記錄,重點是吃了很多張小藍之後,也沒有變的活蹦亂跳)

後來想一想,還是賣神藥好賺,不用花八年在學校,畢業後也不用持續進修,也不用做到三更半夜,只要有祖傳黑藥丸在手,加上可以閉著眼說出一口胡言亂語,賺錢真的可以躺著賺。

欸!可惜我很早就入錯行,也沒用好口才,更沒有祖傳黑藥丸,只能好好的幫人看病,至少晚上睡覺不會做惡夢驚醒。

「奇蹟,不會這麼容易出現在你身上!」

世界這麼大,真的不排除有人吃了神藥,生病就真的好了,不過一千個同樣的病,吃神藥有幾個會好? 

可能只有個位數!

剩下的還是一樣嚴重,這些賣藥的都不會跟你說,他們只會強調那幾位個位數的神跡。

門診常常遇到有病人吃了神藥秘方,腎功能惡化到末期。也遇到有人高血壓自己DIY亂吃藥,結果血壓太高腦中風後悔莫及。也有人吃了神醫開的神方三個多月,抽血血糖一樣爛,但是信徒還說我感覺有比較好捏。

拜託,你的感覺有比白字黑字的抽血數字還準嗎?


只要沒有在合格中醫師診斷下用藥,就不算是安全的中藥


很多人自己DIY,或者道聽途說自己亂買藥吃,吃出問題了,就變成中醫中藥害人,中醫界要概括承受。

其實,絕大多數時候,尋找合格的中醫師,在中醫師診斷後再開藥,是使用中藥最安全的途徑(我也不排除這麼剛好被你遇到業界的老鼠屎,但還是比自己亂DIY亂吃藥安全很多很多很多!)


打著根治斷根的口號很迷人,但要小心是不是遇到詐騙


正常情況下,醫師不會輕易說可以把你的高血壓高血糖腎臟病心臟病腦中風癌症治到「斷根」。

醫師也不會說可以把四肢癱瘓治到比發病前還好,更不會說沒事來吃藥調理調理,吃了可以延年益壽。這些甜言蜜語往往只會讓你花掉大量錢財,外加越吃身體越糟糕。

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把你的不舒服做最大程度減輕,減少併發症的出現,提升生活品質,和儘量讓你的肢體功能作最大程度的進步,但不是根治!

所以聽到根治,就要有警覺是不是遇到詐騙了

我們知道神跡寥寥可數,但很多人都逃不過神人的誘惑,卻把跟你講實話的醫護人員不當一回事。我們穿上白袍,就不能胡言亂語,只能講事實,往往事實都是不好聽的,忠言永遠都逆耳。

我們該做甚麼該說甚麼,都是要經過謹慎考慮的,絕不會誇大其詞。因為當我們穿上白袍,代表對這份執業的尊重和使命!




把脈可以無所不知?用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滴!定期健康檢查才是早期發現問題的關鍵!

 

作者: 白衣隱者  中、西醫師


在農曆年假結束後,已經上班第三天了,年後大家都身體健康,所以趁這三天上班閒閒,剛好趁機去排個簡單的健康檢查。

「蛤!你不是中醫師,中醫不是把脈就知道身體有沒有問題了嗎?!」

我大驚!!

拜託!!都什麼年代了,你還相信把脈就可以無所不知?這是電影連續劇才會出現的劇情耶!!

你還相信把脈可以取代血檢、尿尿便便檢、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攝影......等一大堆的檢查嗎?

不要懷疑,門診中真的還蠻多人來要求說:「醫師啊,可以幫我把看看我的腎臟好不好」、「可以把看看我的肝臟好不好」......之類的要求。

我這邊再次認真的跟大家說:
「把脈無法取代任何一項客觀的檢驗檢查!」
超認真的說!

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人抱著這種錯誤的認知,平平都是醫師,為什麼西醫師可以安排很多檢驗檢查大家都覺得很合理。而面對中醫師,卻要求只能用三個手指就要做到無所不知?

我認真的想一想,嗯,可能是電影連續劇看太多了。

或是真的有主打神幻莫測的中醫師,已經集全球最先進的檢驗檢查功能於一身,精煉成可以用雷射掃描眼、音波探測耳、還是磁力共振手,只要輕易看看聽聽摸摸,就可以幫你全身看透透,所以才敢這樣誇大宣傳。

但,老話一句,你覺得這種神醫等級的人物,會這麼剛好被你遇到的機會有多大?

所以,還是奉勸大家,實際一點,如果很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可以定期為自己安排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說到中醫把脈無法取代任何一項檢驗檢查 ,我就想到一件事,也是我剛到童醫院的前一兩年,以下是說故事時間,想當年......

——————————————— 
某日門診一位半年多沒來的伯伯,提了一袋高山茶送我。

半年前,伯伯因為車禍胸部挫傷,腳踝扭傷,大腿和鼠蹊部挫傷(就是「該逼」啦),痛了一兩個月,當下想說開點傷科藥和針灸一下就好。怎知道伯伯突然說車禍後很痛,吃不好睡不好,所以體重都下降了十幾公斤

我聽到後突然一怔,重點問了幾句,當下便戴起手套,請伯伯脫下褲子幫他檢查。

果不其然,在鼠蹊部摸到很大的淋巴結!

伯伯說是車禍撞到才腫起來的,開點消炎藥就好了 ,但是我隨即將他轉到腫瘤科。

還好在腫瘤科有進一步排腹部超音波,伯伯第二次來針灸的時候,我提前幫他看報告,一看不得了,請他馬上回診西醫安排住院!

住院進一步檢查發現伯伯從胸部、腹部,一直到骨盆腔,塞了滿滿的淋巴癌,隨即伯伯展開了一系列的抗癌之旅......

這次回診送禮,癌症已經獲得控制,想要來看化療後的副作用。得知這個消息,心中覺得很開心,雖然上班偶爾還是會遇到不如意的事,不過可以幫忙到病人,沒有比這樣更能得到鼓舞,讓行醫之路可以堅持下去。

多問幾句,多些理學檢查,只會耽誤幾分鐘的時間,但是對病人可能是一輩子的影響。即使有時候很忙趕著要忙後面的事,但這一兩分鐘,該花的絕對不能省!!
(故事時間結束)
———————————————

再來強調一下,中醫把脈無法取代任何一項檢驗檢查。如果沒有腹部超音波,和其他的胸腔、腹腔影像學檢查,根本就不可能會發現伯伯的淋巴癌。

所以,大家身體有不舒服的時候,可以洽詢醫師,醫師會給予建議安排適當的檢查和治療。當身體安好的時候,偶爾也要把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放在心中,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另外,如果沒特別減重,生活一切如常,但體重快速下降,可能是一項警訊,暗示身體有潛藏的問題,請多加注意。





膽結石,可以用中醫化石? 中藥化石? 喂!清醒一點啊!



 作者: 白衣隱者 中、西醫師


在2021農曆年那一陣子,在網路討論聲量中,肝膽排石法好像很夯。先不說排石,來說說民眾更期待,比排石更高級的化石之術,登登登登登~~~肝膽化石!!

行醫那麼久,還真的被問過:
「有沒有中藥吃了就可以把膽結石、腎結石化掉,某某醫生說可以把石頭化掉欸......」
 
最近一次被問不遠,就在農曆年前前幾個星期而已。

有一個患者因膽結石阻塞膽管,發生急性膽囊炎,並且置入引流管,引流膽囊的膽汁中。他在回診西醫接受手術之前,仍想抓著最後的希望,從很遠的地方過來找中醫,看看能不能把結石「化掉」。

從大老遠跑過來,雖然不忍心,但我還是要盡我的專業,告訴他事實!

我先來說結論:大家不要再幻想,可以用什麼中藥,把結石化掉,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可能有人會跳出來說,我真的用了某某藥方,膽結石就不見了。所以結石真的被「化掉」了嗎?!

那是你的個人體驗,對你來說必定是真實存在且發生過的。

首先,我要恭喜你,你的運氣很好,可能在結石足夠足夠小的前提下,加上某些促進膽汁排除的藥物,「很幸運」的,沒經過慘烈的膽絞痛之下,很可能就那麼剛好,不小心就把結石排掉了。

但這種不小心的幸運,機會微小的小確辛,並非常態,絕對不是每一個膽結石的人,特別是結石很大顆那種,都有你這麼幸福,可以無痛排石!而且,這種幸運,也跟「化石」沾不上邊!

結石不會自行化掉消失無蹤,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剛好那麼幸運,可以無痛把石頭排出來。你覺得奇蹟剛好落在你身上的機會有多大啊?

所以,這種機會微乎其微的事情,不應該拿來無限放大!造成眾多膽結石族群被誤導!

如果再聽到有人打著某某偏方,可以把膽結石「化掉」,我奉勸大家,不要再浪費錢,去買那個不切實際的期待和夢想。雖然有夢最美,但是夢想和幻想,常常是一線之隔。

我也要奉勸偏方提供者,不要在別人的痛苦身上灑鹽,仗著患者的無助和信任,從中獲取利益。

膽結石的治療,在醫學上有著嚴謹的規範。有些沒症狀的膽結石,只需要追蹤,和調整飲食生活習慣,不用特別處理。有些症狀嚴重或反覆發作的,則需要走到手術一途。

有更多的族群,症狀還沒嚴重到需要手術,但是常會有腹部不舒服的症狀,患者也還不想接受手術治療,這時候很容易就被很多雜亂且魚目混珠的資訊迷惑。良心建議,真的真的不要被這些資訊矇騙。

這些還沒急迫到需要馬上手術的族群,出現輕微的不舒服,不管中醫或西醫,都可以去尋求協助,醫師們都很樂意給予建議。

想要把膽結石變小,只適用於小顆的膽固醇結石(對膽色素結石無效果),可利用Ursodeoxycholic acid,至於適用的時機和適應症,有需要的人可諮詢肝膽腸胃科醫師。但,藥物的效果花費時日,而且也絕對比不上手術迅速且立竿見影。

中醫對於增進消化功能、利膽、促進膽汁排出,以及緩解膽結石所造成的不舒服,也有一些方法。而且中醫對於不同的體質和用藥,也是有嚴謹的規範,但是絕對不要跟憑空把石頭「化掉」劃上等號。

最後,希望深受膽結石所苦的族群,都可以接受到很好的照顧。




腦中風、腦外傷後,黃金期過了就絕望了嗎?!



作者: 白衣隱者


在門診,常有針灸很久的腦血管疾病患者,很高興的跟我說自己的肢體活動,又有了哪些進步,我都會鼓勵他們繼續再加油,不要輕易放棄!

這些位病人,有的已經發病超過半年以上,有的已經1-2年。對於腦中風,大家都有一個誤解,就是「黃金期」。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在黃金期內才充滿希望,黃金期過去了就等於「判了死刑」,就不會再有任何進步空間。

對於腦中風患者,如果有這種想法(或藉口),這是極為嚴重的誤判!


腦血管疾病發生後,應儘早接受正規的中西醫治療


我個人也很重視黃金期,也很同意在發病的初期,能儘早接受復健治療就不要拖延,能儘速搭配中醫介入就儘速中西醫結合。在體力狀況許可下,盡量讓肢體接受更多的刺激,同時也讓大腦接受更多的刺激,這都對肢體功能恢復有正向的協助。

在發病後,只要狀況許可,就要儘早把握時間,在專業的物理、職能、語言等治療人員指導下,盡量活動。不能動的時候,也要用想的!想著自己手腳活動時的過程,想得越仔細越好!


黃金期過去之後,就不會再進步?


有些患者,在黃金期內明顯進步。但,隨著時間推移,進步速度漸漸趨緩,甚至近乎停滯。所以,「黃金期過去之後,就不會再進步」,這個好像很有道理的觀念,就深植入大家的腦海中。但,其實這是不完全正確的老舊觀念!

「進步變慢,不代表不會進步」

對有些患者來說,從0分進步到50分相對簡單,從50分在往上進步到70分會變難,從70再往上可能會更難。但是,困難,不代表不會前進。

「沒用了,算了吧!」 失望、放棄,也是不會前進的重要原因之一。

復健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對患者來說,除了要面對罹病後的打擊,緊接著也要為身上的各種責任而煩惱,更要面對漫長的復健過程。

肢體的無力、僵硬、知覺異常、疼痛......,日復一日的困擾著病人。也日復一日的,為了過去可以很輕易完成的一個小動作奮鬥、訓練,這個過程的艱苦,是旁人很難去體會的。

隨著進步速度逐漸緩慢,「算了吧」的想法逐漸萌生。雖然很辛苦,我還是必須說,放棄了,可能就只會一直退步。


腦神經具有「可朔性」


我們的大腦、我們的腦神經,具有「可朔性(neuroplasticity)」。經過反覆不斷的心像訓練、肢體訓練,在不斷的給予刺激之下,尚未受損的腦細胞、腦神經,會和反覆訓練的患側肢體,建立出新的神經連結。這些新的神經連結會因為不斷的重複訓練而越來越多,肢體的掌控度也會越來越進步。

上面看似簡單的一段話,是艱辛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漫長過程!到底神經可朔、重新連結到什麼程度,沒有人可以預測。但,我明確的知道

只要你放棄了,不想動了,不想練了,算了吧,當這類想法出現後,進步絕對會停頓,甚至會退步!

所以,漫長的復原過程中,要咬緊牙關,一直往前進。


隨時視個人情況擬定新的訓練計畫,也是突破很重要的一環


黃金期過去之後,並不是鬆懈下來的藉口。黃金期過去之後,反而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多感覺身體哪一個部位哪一個動作有困難。遇到瓶頸,和治療師多多討論,制定新的計劃,給予腦部新的刺激,可能又可以更進一步。


累了,就緩一緩,休息一下,再繼續前進。


有些病人在進步的時候,突然有鬆懈的想法。我都會跟他們說:

「你現在一直都有進步,要趁進步的時候多加油,不要把這段時間浪費掉了!」

有些病人在黃金期過去之後,想要放棄,我會跟他們說:

「你的手腳,雖然很慢,不過還是有繼續進步啊,繼續加油,這麼快就放棄了很可惜!」

有些病人好像就真的進步停頓了,很累了,我會跟他們說:

「如果很辛苦,可以暫時減少治療次數,緩一緩。不過,能動就還是盡量動,不動就會越來越退步!」

這些話講過很多很多,聽得進去的人,就繼續留下來繼續治療。這裡面留下來的人,有一些會陸續聽到他們開心的跟我說:「最近我的手指可以動了、我的手可以抬比較高了、我的平衡感越來越好了、我慢慢可以放開拐杖了.......」

你所努力過的,可能會給你回饋,也可能不會給你回饋。但是,你不努力,就連機會都沒有!

醫者,除了專業知識外,陪伴患者一起走過,一起成長,也是很重要的支持

我現在的態度就是,只要你肯繼續加油,我就會陪著你。

雖然門診都很忙碌,一直晚下班,但我還是會用心的聆聽訴求,替你們想辦法。我們一起合作,看看會不會變得更好!

在門診中,病人都會丟出很多關卡希望獲得協助。而身為醫者,我必須要去想辦法,協助病人去突破。也因為這樣的想法,在我的門診中,很多獨特的針灸技巧、藥物使用方法因此而誕生。

曾經,在我還經驗沒有很豐富的時候,有了第一位患者跟我說,他在行走時,大腿抬腿的力量不足,導致行走訓練卡關。顯然,當前的治療已經無法滿足他的復健進度。

加強抬腿力量是一個很明確的訴求!經過不斷的修正後,加強抬腿力量的特殊針法,因此而產生。

臨床上,還會聽到許許多多的訴求,有了這些患者的第一次突破,後面的眾多患者,將獲益無窮!

我們共同的努力,除了讓你可以受惠之外,也因為你的毅力和不放棄的精神,讓後面的病友,得到更好的照顧!

在漫長的復健過程中,我可以跟你們一起共同成長,是我身為醫者的幸福。


FB : 白衣隱者 Dr.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