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年輕女,臉部帶狀皰疹(皮蛇 )多日,皮膚科藥物治療中。因患處局部刺痛癢,不小心抓破皮後併發急性蜂窩性組織炎。
來看我的時候,患處臉部紅腫熱痛,並覺得整個頭面部熱烘烘的感覺。
且禍不單行,在就診前兩日她還感冒了,出現咽喉痛,咽喉紅,腹瀉等症狀。
病人的三大問題,不管是臉部的帶狀皰疹、臉部的蜂窩性組織炎,和急性咽喉炎,外觀看起來都是紅紅腫腫,處在急性發炎的狀態。
局部發炎紅腫灼熱疼痛而消炎止痛,有病毒、細菌感染而用抗病毒藥、抗菌藥對抗,這都是現代醫學很強很有效的治療方式。
所以病人再來看中醫,中醫也湊熱鬧開很多清熱消炎消腫的藥給她嗎?
即使是身體機能低下(寒),發炎的地方也可能會紅腫熱痛
除了外觀那些紅腫發炎的症狀之外,我還發現她說話有氣無力,精神困倦,胃口也差。並且,舌頭黯淡無光澤,雙手的脈按起來沈弱無力。
她當下的體力表現,處在一個身體機能低下的狀態!
身體的機能低下,必須用藥振奮之!
因此我的處方裡面,有一個大溫大熱的中藥,沒錯!就是上一篇案例提到的附子!還有另一個中藥麻黃!還有幾個和抗菌消炎清熱完全沾不上邊的「溫熱中藥」。
蛤?!病人在急性發炎耶!你這不是在火上加油嗎?
中醫選方用藥,永遠不脫離當下的體質狀態
中醫用藥,必須要有中醫的用藥思維,也就是要判斷這個人目前的體質狀態。
這剛好和西醫辨別哪一種病毒、細菌感染,而挑選適合的殺病毒殺細菌等思維不一樣。
我在用中藥,擺在第一位的永遠是病人的體質強弱盛衰。
而且中醫的殺細菌藥,開得再神,很大機會也比不過西藥。何不分工合作,將殺病原體的責任交給西醫。而我就用中醫專業,顧好病人的體力和自癒力就好了!
病人中西藥搭配服藥一週後,紅腫全消,臉部大大的傷口近乎完全癒合,感冒只剩咽喉輕微痰哽感,精神體力也變好,雙手的脈把起來力量也增強許多!
顧護身體的正氣,是中醫很重視的一大課題
抗生素無疑是近代醫學偉大的發明,抗生素面世後,對於降低急性細菌性感染症的死亡率功不可沒,有細菌就直接消滅,最迅速有效。
古時候的中醫也有殺菌的觀念,比如藥物有黃芩黃連黃柏蒲公英金銀花......。不過,除了滅菌之外,中醫也重視患者本身的「正氣」。
正氣也可以解讀成身體自己的抗病能力、抗菌殺菌能力、抗病毒殺病毒能力、抗癌殺癌能力......。
若細菌來勢洶洶,但病人的正氣仍然強大,直接大劑清熱解毒藥物或抗生素消滅菌。
若細菌來勢洶洶,但病人的正氣已頹廢不振,中醫再開大劑清熱藥無疑是把患者的正氣加速消耗!
現代醫學的抗生素威力強大,中醫不用特別去排斥,而是看要怎樣配合治療讓療效更好。假若抗生素越用越後線,細菌卻越長越強大,怎麼殺都殺不死的時候,中醫還開清熱解毒會比得過西醫抗生素嗎?
近百年來很多中醫多畏懼開大熱大寒大下等偏性較大的藥物,而選擇四平八穩,用藥平淡無奇,重視調理養身,殊不知用藥看似四平八穩,雖副作用小,但急性病症也好不了!
中西醫攜手,發揮各自個的專長
當菌怎麼殺都殺不完,病人卻越來越虛弱的時候,何不分工合作,把殺敵的這部分的工作交給西醫。
而中醫則回歸中醫的思維,審視正邪的盛衰,若為正氣頹廢不振,直接用藥給予身體振奮,強化自體的抗病能力,或許才是一個突破。
這種用偏性屬大熱的藥,直接振奮身體機能的方法,就是之前提到過的火神派、扶陽學派的用藥思維,也是白衣在多年前就深入研究的用藥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