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這次要分享一個我覺得遇過最棘手的案例。
某年輕男性,罹患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發病三日內即接受了西醫的類固醇治療,也有配合復健科做臉部的局部電刺激。
經過一段時間後,輾轉來到我的門診。
分級最嚴重的面癱,處理起來相對複雜
診視發現,沒錯,他很不幸的,是個分級最嚴重的案例(第一話也是分級最嚴重的案例),來看中醫的時候患側癱軟的臉部仍處於絲毫無動靜的狀態。
他持續維持西醫的治療,再搭配中藥和每週針灸2-3次,結果治療了3-4週,仍然沒有絲毫起色。
雖然他發病時神經受損的程度就比較嚴重,但我還不曾遇到經治療後,竟然沒有絲毫進步的情況!
若確定判斷無誤,那就嚴守治療步驟,邊走邊等待
這3-4週內,我曾數次檢視過是不是我的用藥不準確,才無法提升他身體的修復能力。後來,不管我怎麼重新收集臨床資料,判斷出來,他都屬於「麻黃體質」的虛弱狀態。
既然判斷無誤,那就守方等待吧!
我把藥物劑量直接加大,並且嚴密監控高劑量藥物使用下,是否出現副作用(例如心悸、失眠、多汗等)。
觀察日常的生活起居是否有變好,也是療效的重要的評估依據
後來,他表示臉部狀況沒什麼特別感覺,沒有變差,也沒有變好。
但是很重要的一點,他覺得睡眠變好了,白天疲倦感減輕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訊號!表示他的身體狀況在逐漸好轉中。
在前一個月漫長的治療中,患者對醫師要有很強的信任感,醫師也要夠堅定,才可以在沒有任何進步之下,不隨便改變治療方向,自亂陣腳。
癱軟、軟趴趴的臉,變得「沒這麼軟趴」了!
治療到了第4-5週,臉部開始有動靜了!原本癱軟、軟趴趴的臉,變得「沒這麼軟趴」了!觀察到有種「縮小」的感覺。
這時候患者說其實好像沒什麼特別感覺到有好轉,但這種「縮小」的現象,我已經算看的蠻有經驗了。這是整體肌肉從「完全軟趴趴」,進步到「有點力氣」時,所可以觀察到的。
這時候肌肉的「有點力氣」,可能還沒達到足以讓他的臉部出現表情動作的程度,但仔細詢問,他會覺得臉部沒這麼緊了、沒這麼頓了(但還是沒有動作)。
觀察到這種比之前沒這麼軟趴的「縮小」現象,再過了幾天後,他的臉部開始出現微弱的動作了......。
持續再治療了一個多月,算是把他的臉部復原到9成以上,但也遺留了一些後遺症。
雖然是最棘手的病例,但復原時間仍在合理範圍內
這位病人,雖然復原的時間超出我的預期,但跟國際上統計的復原進度相比(復原黃金時間為3-6個月),也還是在進度內,甚至還未滿六個月,就結束療程了。
不管甚麼疾病,若聽到有人打著「斷根」、「完全治好」的口號,要很小心!
分級最嚴重的顏面神經損傷,我到現在還沒有狂妄到敢說可以「讓他完全變好」!完全變好,除非是修車廠換新輪胎的那種情況。
顏面的神經肌肉無法切掉再換新的,在人體敢說把疾病完全「斷根」、「完全治好」,除了神棍之外,我還想不到有那個正派的醫療人員敢這樣說!
有時候,不管醫師對這疾病有多了解,經驗有多豐富,都還是會踢到鐵板,遇到困難案例。
我們,也只能儘量將疾病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最低。
或許這並不符合很多病人對醫療的期待。
但,這就是現實!
學習調整心態,接受現實,而不是怨天尤人,自哀自憐,也是人生的功課之一。或許,也是讓不如意的生活,過得更好的必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