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30餘歲男性,有過敏性鼻炎病史,患支氣管擴張多年。
他長年咳嗽痰多,鼻過敏症狀也明顯,所以鼻涕倒流引發的咳嗽,和支氣管擴張症咳痰的症狀混雜在一起,久咳難癒,舌淡紅苔薄膩,脈弦稍緊。
我一直很強調從外觀(望診)、交談(問診、問診)等收集四診資料,以下提供一些白衣平常在診間看病,腦袋是怎樣運轉的情境。其實判斷從他一進門口就開始了:
望診
這個病人體格壯碩,肩膀腰背粗壯,面容倦怠,黑眼圈,下眼瞼暗腫,皮膚色暗。
看到這種體格較壯的人,首先會想到麻黃、葛根、代謝症候群實熱類的體質,或虛性水胖型但精神還算不錯的體質。
他的臉部外觀皮膚暗、下眼瞼暗腫,是否夾雜有水,茯苓?黃耆?陽虛?
看到外觀,就可以決定接下來的四診需要收集什麼資料。
聞診
交談後覺得語音不高亢,倦怠感明顯,可能是一個需要用藥物使他體能更振奮的狀態。
還有敲敲肚子的聲音,是鼓音、沈實音,或水音......,這都有助於判斷體質。
問診
我問的就是一般其他中醫也會問的問題,而我會針對性的再細問我想鑑別的體質狀態,這邊就不複述。
切診
其實除了把脈,還會更強調其他部分,比如捏捏肌肉緊張度,摸摸皮膚溫度和滋潤度,按按肚子的阻抗或回彈。
基本上上面步驟做完,處方已經出來了,切脈當作最後參考用。
所以,現在很多病人一坐下手就伸出來要考中醫的把脈功力,基本上我已經不想理會、不想隨他們起舞,來看病就是要依照醫師的步驟,才能把該醫師的實力正常發揮出來!
如果來找A醫師看,卻想讓A醫師做B醫師常做的事,那請去找B醫師就好,拜拜!
診斷再神準,吃藥後也要有效才是患者最在意的!
以上四診收集資料後,心中會得出一個診斷,即使診斷判斷得再神準,但吃藥卻沒效,那一切都是虛幻的!
上面病人最後判斷為
全身體質狀態:麻黃體質
局部狀態:上呼吸道的鼻過敏(寒飲)、下呼吸道的治氣管擴張(寒化熱)
處方:定喘湯 加減
一週後全身症狀緩解一半以上,持續守方服用一段時間後,鼻過敏和治氣管擴等症狀已經很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