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最近一個老病人回診,他都久久才回來一次,每次都興高采烈的拿一大包藥回去,然後就會消失一段時間。
他是一個中年男性,因發生車禍,造成外傷性腦出血,導致手足癱軟無力。
他平常就很容易拉肚子,稍微多吃蔬果或冰冷的就容易拉。在住院期間拉肚子的症狀更明顯,一天拉很多次,不僅影響到復健,還讓他的體力變得更差,手腳更沒力。
那段時間他除了肢體癱軟、拉肚子、還合併體力很差、覺得心臟無力感、頻尿且小便不順暢、胃口也不好......。
對於開一些腦出血後的套方用藥,我更重視他整體的體力狀況!
中醫看病,有時候很貼近日常生活,會問一些日常生活起居相關的症狀。
「其人飲食、起居、動靜、語音......,一切皆無神」
觀神,是中醫「望診」裡面很重要的一項臨床依據。
當我們去買水果買菜的時候,也會去看它們的外觀、色澤,看看水果是不是品質良好。
醫師看病也一樣,會觀察他的外觀、氣色、體格、動作、精神體力狀況......。
當發現四肢肌肉逐漸瘦弱、外觀困頓、精神萎靡、倦怠喜臥,加上語音無力、不思飲食......,這一切都顯示病患「一切皆無神」,代表身體機能處在低下的狀態。
人體自有修復機制,如果生病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拉也拉不好,精神體力都很萎靡,這樣修復功能怎可能會好?怎可能有體力去接受積極的復健或針灸療程?
所以,不管任何疾病,只要我發現病人「一切皆無神」,我的治療方針,一定會把恢復病人的體力狀況擺在第一位!
這位病人經過治療後,住院期間精神體力、食慾、腹瀉等問題都逐漸進步,也有更好的體能去承受辛苦的復健和中醫針灸療程。
病人住得比較遠,他出院後,久久才回診一次。當我看到他出現時,代表他最近開始又要來充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