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醫療是團隊合作,醫療永遠該把病人的福祉擺在第一位。



作者:白衣隱者


人體是很複雜而奧妙的,所以才有現代醫學的精細分科。每一科別都各有專業,每一個科別都處理自己最擅長的部分,讓病人獲得最好的照顧。


微觀,是中醫的弱項之一

中醫有別於現代醫學的發展,中醫系統是宏觀的,講求「觀整體」。

中醫講求收集身體各系統的蛛絲馬跡,最後將全身的症狀整合成一種或數種「症候群」。(症候群可以理解成中醫的「體質」或「證型」)

微觀,就是中醫的弱項之一!

不管中醫西醫,都存在著盲點


不管是中醫或西醫或者分工精細的各次專科,面對複雜的人體,都存在著盲點 。而這些盲點,可以靠各科別之間的互相轉介盡量克服,讓病人獲得更妥善的照顧。

很多人都有以下經驗:

因身體的某些不適,尋求現代醫學協助,排了抽血或其他檢查顯示一切正常,以現代醫學來說,他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對病人來說,他的不舒服卻是真實的感受。

另一個例子,病人因某種疾病長期不舒服,且抽血檢查有異常,尋求中醫治療。雖然主觀的不舒服有進步,但是客觀的檢查卻依舊不正常。病人雖覺得不舒服但症狀逐漸變好,但以現代醫學來說,他的病情仍依舊。

這兩種都是矛盾的狀況,也是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的盲點。


醫療間分工合作,才能將盲點降到最低


這種盲點,站在病人的立場,他會覺得他的身體並沒有獲得妥善的照顧。這時候醫師建議轉診,其實是對病人較好的選擇。


醫療是團隊合作,醫療永遠該把病人的福祉擺在第一位


當遇到自己處理不來的狀況,或者得知患者在其他科別可以獲得更好的照顧時,轉診、或者配合不同科別合併治療,就是對病人最好的建議。

人體是奧妙和複雜的,不管多資深、經驗多豐富的人,總有自己不在行的地方。

即使對某個疾病有多在行、研究有多深入,療效有多好,但也沒有人可以保證做到每次都維持百分之百的有效!

雖然這對病人來說很難以置信,但,這就是醫學的極限,也是醫師的極限。

醫師在面對自己薄弱的部分,給予轉診建議,才是對病人最大的保障。


醫師知道自己的極限,給予轉診建議,才是對病人最好的


醫療是團隊合作,對醫師來說,無法給予更多協助,建議轉診,並無不妥。知道該轉不轉而耽誤病情才最可惡。

對病人來說,被轉診,不代表醫師學藝不精,更不代表被醫師放棄了。醫師只是站在為你創造最大的福祉這一出發點上,給你中肯的建議。


處理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加上團隊合作,將療效發揮到最大


曾經,有一位初診患者,因爲腰酸痛合併雙下肢痠痛前來求助,自述沒有高血壓病史,也沒有任何急性病容。她的初診收縮壓高達190~200+,這是長期沒有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沒有健康檢查,所以不知道自己血壓已經很高了。

疼痛也是加重血壓升高的原因之一,當下除了給予疼痛治療之外,也在處方內加入血壓藥物。並且,語重心長的重複數次,叮嚀她血壓的問題務必前往心臟科追蹤治療。

第二週回診時,她的疼痛緩解許多,但收縮壓還是很高維持在160~170之間。我再次給予衛教並協助轉診,病人終於聽進去而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

第三週回診疼痛狀況穩定,收縮壓也在併用西藥後控制在140附近。

各科別之間都發揮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分工合作,讓病人獲得最好的幫助,才是對病人最大的福祉!


切勿因懼怕,而誤信非正規醫療,最後得不償失,也賠掉自己的健康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高血壓,或者知道不當一回事,亦或者知道後懼怕長期服西藥,而輕信流言自己DIY或尋求秘方,或被某些不良醫師迷惑不要管血壓的數字......。

不管選哪一種方式,在家中每天自己檢測血壓是必須的,如果發現血壓一直控制不下來,還是得尋求專業的協助。否則,多年過去之後,將會出現很多併發症,比如心臟、腎臟功能會逐漸受影響,或者突然併發腦出血緊急送醫等。

這都不是醫師危言聳聽惡意恐嚇,而是真的有太多太多人因此被送進醫院來。


醫者,面對疾病,也要謙卑的應對,切勿過度自大


原本可能可以避免發生的遺憾,卻因爲病人誤解、不重視,或者醫師沒有給予轉診建議,受影響的將會是病人的健康。

在行醫的路上要緊記,永遠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過強大,沒有什麼醫師可以一人統包所有疾病。

醫師也只有在了解自身的不足後,才有更多的進步空間。也只有在知道自己當下的極限後,才會指引病人前往他處獲得更好的照顧。

而不是該轉診而不轉診,輸家永遠都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