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好現在要來分享,如何在半年(把)糖化血色從12.6%降到5.8%、空腹血糖從300mg/dL多,降到現在100mg/dL左右的過程。當我檢查發現糖尿病時,內心非常焦慮,得知糖尿病的併發症,真的恐慌。醫生看到我這樣,告訴我不要太焦慮,這樣反而不好。於是下定決心,改變飲食,把我最愛的甜食、水果戒掉。要吃任何東西之前,先想是否可以吃?吃多少?不知道的上網找到答案,就這樣三個月,糖化血色素降到6.5mg/dL。第四個月開始吃水果,找一些熱量、甜度低的水果,在餐與餐之間吃,用餐(服用)大量的蔬菜、(選擇)糙米、雜糧。還有運動,每天堅持6000步以上的走路,就這樣(糖化血色素)降到現在的5.8%,(中藥)藥量也減了。總之,要控制糖尿病,除了聽醫師的建言,按時服藥之外,飲食控制、運動也是關鍵,別無他法。以上與大家分享,願大家平安喜樂。謝謝醫師幫我PO文分享,願我們有更健康的來日。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白衣隱者的模範病友,對抗糖尿病之心得分享。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打胰島素後,血糖還是降不下來?來聽聽新陳代謝科醫師怎麼說......
- 因害怕胰島素越用越重,所以自己減量導致血糖控制不佳。(隱:減量是哪招?不遵從醫囑,導致血糖降不下來,胰島素才會越加越重!)
- 因為怕胰島素加量,血糖會降得太低,因此自己把胰島素減量。(隱:這個是另一種依從性欠佳的典範,下面會提到。)
- 胰島素遵從醫囑使用後,仍控制不佳,前來中西醫合併治療。
- 因害怕而不想接受胰島素治療。(隱:不知道在怕甚麼?不了解而懼怕導致病情延誤,更加得不償失。)
- 根本就排斥西醫治療。(隱:……)
病人會說出千百種原因,既然患者前來求助,我仍會用中醫的專業儘量幫忙。
打胰島素後,血糖還降不下來,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們可以來聽聽專業的新陳代謝科醫師有甚麼見解。
長、短效胰島素,用法大不相同
若飲食不好好控制,飯後血糖過高,還是會把血糖基準線拉高
有些病人不想挨太多針,對施打胰島素依從性差,也是血糖降不下來的原因
口服藥效果比不上胰島素,不想打針又不控制飲食,血糖要降下來當然有困難
當個模範糖友,其實沒有控制不好的血糖
病人自己當醫生,也是血糖降不下來的原因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葉美成醫師的筆記
白衣隱者的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可以看中醫嗎 」系列文(六):使用胰島素後,血糖仍控制不理想,併用中藥或許會有驚喜!
醫療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健康,並沒有中西醫之別
「你脈象有比較進步啦!你的XX感覺有比較進步啦!所以繼續吃中藥就好,不要去吃西藥!」
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中醫有哪麼神 之 醫師啊!你幫我把一下吧!
把脈有哪麼神奇嗎
這種空空洞洞的把脈「診斷」,我覺得一點意義都沒有!
你是來看病,不是來算命
把脈,只是中醫「切診」中的一部分
電視連續劇裡面把脈很神,但同學啊,你不是活在連續劇裡面啊!
中醫診察有「望聞問切」,切診只是四診之一
四診合參,才是你值得信賴的中醫
望病人的神態舉止,色澤明暗……。聞病人的語音徐急,聲音強弱……。問病人的生活起居,常態症狀,急性變化……。切病人的全身重點部位,辨別潤澤粗糙,柔軟堅硬,冷熱溫涼……。
只靠把脈,有時候很難看見事情的全貌
不要過度神話脈診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白衣隱者亂入減重社團事件 學妹版」原來用對方法,瘦女也可以瘦得更苗條緊實
被學長碎碎念強迫減肥油的學妹
無甜不歡,天天吃加工食品,少吃就對了!
自從三個月前開始改變飲食習慣,驚人發現
戒糖!戒糖!戒糖!戒糖!戒糖!戒糖!(快被煩死得那種煩)
接著是養成備餐的習慣,因為外食地雷多多~~~~~~
紀錄體重,計算熱量,吃什麼都要精打細算,老蔡名言:減肥要有減肥的樣子!
健康飲食,副作用就是肚子大腿肥油消風
對於我來說減肥除了體態變的更勻稱、也讓我變得更健康
蔡明劼醫師是誰?
「糖尿病可以看中醫嗎?」系列文(五):長期服用西藥,併用中藥後血糖更穩定。
很多人都說中藥西藥不能合併使用,這是真的嗎?
新確診或經西醫治療後仍未穩定的患者,都可配合中醫治療
中醫衛教園地 成立初衷
中醫 ≠ 養生,中藥 ≠ 食物
藥物就是藥物,有必要、有適應症才能使用
學習傳統精華,也必須融合現代醫學觀點
中醫 ≠ 秘方,杜絕道聽塗說
成立中醫衛教園地,讓大家對中醫有不一樣的認識
中醫衛教園地
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白衣隱者亂入減重社團事件] 原來用對方法,瘦子也可以瘦得更好看!
因為臉書有好友分享文章,不小心看到了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的粉專,發現蔡醫師是一位專業的新陳代謝科醫師,在網路上有分享很多關於瘦身、運動、飲食、疾病等文章。於是慢慢有了後面瘦子混入減重社團事件……。
肥胖是很多文明病的成因之一,減重也是治療的一環
因門診時間有限,以往雖常常把:你要減重啊!要少吃多動啊!要飲食控制啊......掛在嘴邊「衛教」患者,但其實這些說了大概也只是跟患者喊喊口號而已,因為這裡面太多專業的內容,要把口號轉換成簡單可行的「執行步驟」,是我在門診所欠缺的。如果肥胖的代謝症候群患者無法瘦下來,必定會變成治療上的阻礙。
不要追求速效,能長期持續的健康飲食生活型態,才能走得更遠
離題了,回到我怎樣混入社團吧!
原以為只是一堂教導怎樣健康飲食的課,沒想到加入後,發現裡面竟然都是渴望瘦下來的族群,實在讓我心驚驚不敢大聲張揚自己想要吃胖一點。
一群人一起學習怎樣吃吃喝喝,大家都很積極互相鼓勵,執行力大增
在上課期間,快速的複習和學習了很多減重觀念、計算熱量、健康飲食、地雷食物、肌力訓練、心理輔導......等,還多追蹤了幾位對減重有著相同理念的老師,這些老師的專業遍佈醫學、營養學、心理學和運動等領域,算是很扎實的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可以點超連結唷)
短暫嘗到快樂的滋味還不夠,培養健康的習慣才是長久的
BMI正常,但是小腹脂肪偏多的人,也可以告別肥肚肚
不小心亂入減重班,也算是有了意外收穫
心得:我會推薦有減重需求的患者,追蹤蔡醫師
都已經指點迷津了,趕快花時間去了解正確的知識吧!不要只把變瘦的責任交給減肥藥、XX食品、XX營養品、XX針XX線......。培養長期的執行方式融入生活,融入生命中,才是最重要的。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糖尿病可以看中醫嗎?」系列文(四):第2型糖尿病中西藥併用案例,療效加倍!
<診間小劇場>
中西藥併用,需更密切關注血糖變化
中西藥併用,效果加倍
不要以為把脈可以知道一切,詳細的病史詢問更重要
西醫擅長辨別微觀,中醫擅長辨別整體。各自理論雖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要促進健康,其實中西醫可以互補
FB : 白衣隱者 Dr.陳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白衣隱者是何許人也?
白衣隱者,低調不華的風格
追求療效至上,其他外在的襯托皆可棄之不用
我可以允許自己沒沒無聞,但絕不允許自己對疾病毫無作為
中醫的價值,來自於實實在在的療效
摒除某些老舊不宜的理論,擷取中醫最純粹的精華,並結合現代醫學的知識,不拘泥中西之別
勇於用現代醫學的檢驗方法,來驗證中醫的療效
利用中醫藥專業,來輔助治療台灣的十大死因,發展中醫「專病」特色調治
「治病」、「治人」、「治心」
獨處、沉靜;「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陳建雄 中、西醫師
現任
學經歷
NGH催眠治療師證書
專長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你以為中醫進補是這樣,其實我的進補是那樣!
其實,進補有這麼必要嗎?
症狀輕者用科學中藥粉;症狀嚴重者,或中藥粉效果不佳,建議用中藥材
藥開得越精簡,藥物機轉越單純,療效越明確
不同體質的人,要恢復體力,用藥並不相同
正常人的你, 覺得有比阿嬤更虛弱,比阿嬤還更需要補嗎?
FB : 白衣隱者 Dr.陳
中醫效果就是慢,要慢慢調養,對急性症狀效果不好?我覺得你可能誤會了喔!
命危時需啟動急重症團隊救治
生命徵象穩定的一般門診病人,效果還慢慢的實在說不過去
急性輕症、慢性症狀、慢性疾病,治療效果必須界定清楚
急性輕症
慢性症狀
慢性疾病
對療效有要求,才會尋找方法不斷精進
「診斷-用藥-劑量-配合醫囑」是決定療效的關鍵
以下提出一些門診曾遇到過的案例,當「診斷-用藥-劑量-配合醫囑」都到位的話,效果絕對會讓人大吃一驚!
FB : 白衣隱者 Dr.陳
「糖尿病可以看中醫嗎?」系列文(三):第2型糖尿病中藥治療長期療效案例
「糖尿病可以看中醫嗎?」系列文(二):第2型糖尿病中藥治療短期療效案例
重點
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
「糖尿病可以看中醫嗎?」系列文(一):傳統中醫理論對第2型糖尿病的不足,我對糖尿病學習的突破。
伯:醫生啊!我最近去健康檢查,報告說我飯前血糖偏高,啊我是糖尿病嗎?
隱:數字的確很高,糖尿病的可能性蠻大的,我要再幫你進一步抽血檢查。
伯:原來中醫可以抽血啊?!我聽說西藥吃多了會洗腎,中醫效果又很慢, 我該怎麼辦…
隱:你聽說的都不對!血糖好好控制才不容易洗腎!我們先抽血,再來好好治療......
第2型糖尿病(下文簡稱糖尿病)是現代的文明病之一,雖然醫學與科技發展迅速,但糖尿病的盛行率卻逐年攀升。
糖尿病是一個沉默的慢性殺手!
糖尿病不像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症來勢洶洶。它的可怕之處在於血糖升高後,會逐漸造成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大部份糖尿病患者在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可能偶而某次健康檢查,或出現嚴重的併發症送醫後才被發現。筆者臨床上就曾遇到過很多病人,因腦中風半身癱瘓送醫後,才被檢查出已罹患糖尿病多年而不自覺。
糖尿病的併發症:大、小血管的損傷
糖尿病的可怕之處除了過高的血糖值之外,血糖升高後造成的各種併發症也不容忽視。血糖、血脂過高都會加速血管的退化,導致全身大小血管損傷。血管的損傷是沉默且緩慢發生的,早期並不會有特別的症狀,當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時往往血糖已經失控多年。
大、小血管的損傷
大血管病變
腦中風、心臟病、周邊大動脈病變 (如間歇性跛行、糖尿病足,傷口不易癒合截肢等)
小血管病變
腎臟病變 (引發蛋白尿、尿毒症等,更嚴重可能需終生洗腎)、視網膜血管病變 (造成視力受損),神經病變(肢體麻、木、刺、痛等感覺異常等)
血管損傷可說是糖尿病患者的最大威脅,除了出現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急症可能會危及性命之外,其他併發症諸如洗腎、視力受損、糖尿病足、肢體麻木等,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醫療支出。因此,當確診糖尿病的第一天開始,保護血管、防範併發症即是首要的任務!
中醫對糖尿病治療需重新定位
面對西藥降血糖的明確療效,面對病人的血糖值,相信很多中醫同道,都有很深的感觸。單純用中藥治療,每次回診測血糖,三個月後複檢糖化血色素,發現用中藥治療有效且再現性高的案例並不如預期。難道結論是降血糖仍需靠西藥,而中藥只是調調體質,體質調好後或許有可能可以提升生活品質而已嗎?
我明確的說,如果無法用中藥降血糖,如果血糖持續居高不下,最後只會出現很多併發症,身體怎麼會越調越好,生活品質又怎可能會提升呢?中醫能不能治糖尿病,中藥能不能降血糖,這幾乎是每一位臨床中醫師和糖尿病患者迫切想知道的。
中醫必須重新架構對糖尿病的認識,才能突破
早期大家都會將中醫的“消渴症”等同於現代的糖尿病,按照“消渴症”治療,卻發現降血糖的療效不如預期,因為消渴症=糖尿病是不完全正確的觀念。主要原因有三:
體型不同
《證治匯補-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飲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頻。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飢,能食而瘦,溺赤便閉。下消者腎也,精枯髓竭,引水自救,隨即溺下,稠濁如膏。」
從文字描述中不難發現,古時的消渴症體質多是「能食而瘦」,指的多是身體消瘦的族群,更嚴重的可能已經「精枯髓竭」了。
反觀現代,第二型糖尿病的族群大多都體型偏胖。國內曾有研究指出,腰臀圍越大越肥胖,血糖偏高的機率會增加。即使是女性的糖尿病患者,體重大多也是在過重的範圍。
營養狀況不同
古時的營養狀況不如現代,現代有很多加工、精緻食品,食物的取得也相對方便,現代的糖尿病患者會以形體肥胖來表現,跟營養過剩和飲食不均,絕對有很大的關係。
科技差異:古代無法早期發現糖尿病,消渴症多是描述糖尿病的中晚期
古代沒有儀器檢測血糖值,往往是罹病多年病勢逐漸加重,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甚至是身體狀況漸衰,出現體重減輕、身體消瘦、眾多併發症後,才會被歸類為消渴症。
反觀現代,糖尿病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多人往往是健康檢查「不小心」發現血糖過高。若要等到出現三多症狀,甚至是出現併發症導致體質漸衰,才開始依消渴症治療,顯然不符合早期治療糖尿病的目標。
從體型、營養狀況和科技差異等,不難發現古代描述的消渴症不能完全概括現代的糖尿病族群,所以只以消渴症來論治現代的第2型糖尿病顯然不夠全面,也難怪療效常常不如預期。
所以說,中醫無法治療糖尿病嗎? 錯!!!
隨著中醫學說不斷的發展和修正,目前對糖尿病已有更全面的理論和治療方針。我認為,最能完整反映現代第2型糖尿病的理論架構,應為「鬱、熱、虛、損」四大病程。
古代所描述形體消瘦型的消渴症,更常指的應是第1型糖尿病,或只能歸在第2型糖尿病「鬱、熱、虛、損」四大病程中的某幾個時間點。拿某幾個時間點的治法來通治不同階段的糖尿病患者,才導致很多時候療效不如預期。
我曾潛心學習國外的中醫專家對於治療糖尿病的心得,並應用在臨床上,逐漸領悟出一套方法。反覆驗證後,的確可彌補傳統中醫理論的不足,大大的提高中藥降血糖的療效。我會利用其他篇章,和臨床案例呈現(點我、點我、點我),來清楚表達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特色。
以上某些資料來源出自:
中醫治療第2型糖尿病臨床案例,中醫藥研究論叢第20卷第2期,第157~164頁,2017/9月,陳建雄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