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糖尿病可以看中醫嗎?」系列文(四):第2型糖尿病中西藥併用案例,療效加倍!


作者:白衣隱者




<診間小劇場>


病:我這半年來常失眠,而且晚上會起床尿尿很多次,看了好幾次醫生都一樣。

隱:喔,有可能攝護腺的問題喔!小便會覺得不順暢嗎...(問了很多攝護腺的問題)

病:都不會耶,小便還蠻多的......(問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隱:白天會很多尿嗎?

病:不會,我白天上班流很多汗,所以很口渴喝很多水,但是沒什麼尿。

(思考中)

隱:我幫你驗一下血糖。 

(護理師刺一下手指,病人 >_<)

護:500多!! (正常情況下飯後兩小時血糖小於140mg/dL)

(隱眉心一皺,哀,又抓到一個新診斷的第2型糖尿病病人了)



本例初診患者,一開始因為失眠、夜尿求診,且曾看過醫師後仍無法緩解。問答中發現症狀不單純,後來發現是新診斷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初診抽血後糖化血色素高達15.4%!。

患者得知後相當震驚,還好對中醫藥的信任,在給予飲食衛教指導,和配合服用中藥一周後,失眠和夜尿的情況大為進步,飯後血糖也從一開始的500mg/dL多降到200~300mg/dL。


中西藥併用,需更密切關注血糖變化


隨後患者很積極再去尋求新陳代謝科醫師的協助,西醫師看到一開始的抽血數值很不理想,馬上開立較強的降血糖藥物。

有些較敏感的患者,在中西藥併服下,更需費心的教導低血糖症狀和緊急處理方法,並且要隨時回門診調整藥物。

果不其然,在治療期間,病人發生輕微低血糖現象,此時中西藥馬上減量,並持續治療。三個月後複查糖化血色素降到7.3,患者眉開眼笑......


中西藥併用,效果加倍


隨後患者仍中西藥搭配治療,並且血糖越來越穩定,藥量越減越輕,只要維持很低劑量的中藥和西藥,就可發揮更大的效果,事半功倍。

半年後糖化血色素已控制在7以下,持續治療至今,血糖仍維持穩定。


不要以為把脈可以知道一切,詳細的病史詢問更重要


對於初診患者,我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會花時間完整的收集四診資料,因此會多問很多平常的身體狀況來判斷體質。這是很重要的診斷步驟,因為判斷基礎體質,會影響後續的用藥選擇。如果第一步判斷錯誤,後續用藥也會誤判。這就是中醫界整體療效有待加強的部分,因為中醫很重醫師個人的辯證經驗。

門診也曾遇到很多病人對這些詢問愛理不理,總覺得:
“啊!你中醫不是把脈就知道了嗎?問這麼多到底是會不會啊!”
“醫生啊!我只要看某某問題就好了,你問的其他毛病不用幫我處理。”

其實,上面這種想法,都對醫師掌握病情沒幫助。


西醫擅長辨別微觀,中醫擅長辨別整體。各自理論雖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要促進健康,其實中西醫可以互補


這個病人,初診根據我的判斷,整體體質屬熱。如果沒有輔助西醫微觀的知識綜合考量,就不會知道胰臟分泌胰島素、身體利用血糖的機轉,不懂得測量血糖,更不會診斷出糖尿病。

如果單純只給予常規的中藥,或許口渴、多尿和失眠的症狀會進步,但是血糖絕對不會大幅下降,更別提要把糖尿病控制到及格。血糖長期居高不下,不要說用中藥把體質好好調理,最後只會越調越多併發症。

因此臨床上,我不會對中西醫有任何門戶之見,只要是對病人好的,就是好療法,何必在乎呢?


FB : 白衣隱者 Dr.陳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