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癌症,是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一,也排名在2021年台灣的十大死因之首,是醫療界的一大難題。
隨著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癌症慢慢的已不能和絕症劃上等號。癌症已成了一種慢性病,只要醫病雙方互相合作,很多早期發現的癌症存活率都很高。
在我的行醫生涯裡,很早很早就和癌症結緣,在學生時代就有親友尋求協助,當時的白衣還沒有什麼能力幫忙。
畢業後雖取得了中西醫執照,但身邊的人再次碰上癌症,仍覺得自己實力薄弱。
最後我終於認清,身為醫者,至少要對坐在我面前求助的患者,幫上一些忙,而不是好高騖遠的想一些遠大的霸業......
這系列文章會,簡單的分享一下自己對癌症的看法和一些治療心得。
我所研習癌症的學派,認為人體自有「抗癌力」,因某些因素,使「機體失衡」,繼而抗癌力減弱而發病。
白話來說,就是人體的細胞,會有自然凋亡的機制,淘汰一些老舊或不好的細胞。
但因為種種原因(飲食生活型態、情緒壓力、環境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異常、遺傳傾向......),導致身體失衡,使抗癌力減弱,最後導致細胞無法自然凋亡,或形成突變細胞快速增殖。
重點一:以中醫辨證,辨別體質的失衡程度與寒熱盛衰
癌症形成後,「因病致虛」,會讓機體逐漸虛弱。也因為身體變得更虛虛,而使抗癌力更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重點二:分辨虛弱的程度
若體能尚佳,只要祛邪(清除惡性腫瘤),則體力逐漸自然恢復。如癌症的初期,只要把惡性腫瘤切除,體力佳者多預後不錯。
如果疾病越往後面發展,身體功能已經萎靡困頓,除了打擊癌細胞之外,還要兼顧扶正,顧護體力。
直接針對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西醫的手術、放療、化療......,都可以直接打擊癌細胞。西醫主攻,直接針對癌細胞。
那中醫可以做些什麼呢?
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兩個重點:辨別體質的失衡程度與寒熱盛衰、分辨虛弱的程度
在現代醫學對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的發展下,要怎樣用中醫的特色來合併治療癌症的患者呢?
以上理論歸理論,講得頭頭是道是其次,能不能發揮臨床效果,協助來求助的患者才是重點。
中醫可以做的事,將會在這系列文章中向大家慢慢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