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步入末期的病人 (番外篇: 很多人都會問,要怎樣補?)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婦女,罹患婦科系的癌症合併遠端轉移,已進入末期。擴散的癌細胞猶如猛獸般在她的體內攻池佔地。

患病後,她日益倦怠、消瘦。

腹部充滿腹水,劇烈的疼痛,使用止痛貼片仍覺得受不了,晚上痛到難以入睡,仍在接受化療中。

她的腹脹、便秘越來越嚴重,用軟便藥也無法排便,順利的話大便一週可能只排一次。

胃口越來越差,吃了就想吐,體重持續下降,化療中身體會更不舒服。

白衣收集臨床資料:

「萎靡無神,愁眉苦臉,面色暗黑,腹部鼓脹叩診鼓音,按壓肚臍旁疼痛拒按,腹水,下肢水腫,寸滑,尺沈弱......」


有些末期的患者,會出現吃不下,拉不出(或一直拉),睡不好,沒精神,不想動,超級痛......。

癌症日久,因久病而身體更虛。不打擊癌細胞則會到處擴散,但打擊的武器,也會同時傷害到身體正氣,最後體力更差也無法抗衡癌細胞。

所以,癌症的治療可說是體能和癌細胞的拉鋸戰,應該要趁體力還算好的時候把握時間速戰速決。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也不是每個病人都能把握住黃金治療時間。當遇到這樣末期的病人,中醫可以如何幫忙?

白衣初步判斷她的身體處在:
  1. 局部癌症大熱毒結,癌細胞生長旺盛到處轉移
  2. 全身陽氣大衰

先補? 
藥,她吃下去吸收得了嗎?

先攻?祛瘀?攻下? 
她的體力受得了嗎?

看到她脹脹鼓鼓的肚子,東西一吃下去就吐,白衣最後決定下險招,先攻!

白衣給她的治療方向:溫陽袪水,溫陽祛瘀攻下

以溫、通、下為主,大便不通的情況下禁止一切滋補!

她這麼虛還可以攻下嗎?

第一週服藥後,一切症狀無改善,白衣也鬆了一口氣,她的體力還承受得了。

第二週,再加強溫陽祛瘀駿下之劑後,每日皆可排便,且食慾進步,精神進步,睡眠進步,連腹脹疼痛也有進步。

隨後病人持續治療,癌症指數首次下降很多,並且意外的發現化療當中竟然沒這麼痛苦了,心情變得較開朗。

以為這樣就會越來越樂觀嗎?

已步入末期了,沒這麼簡單……

好景維持不久,在中西醫盡力救治下,仍無法阻擋癌症末期的進展,最後患者的狀況再度惡化……

白衣,只能短暫陪伴她,讓她不舒服減輕一些,多一些體力和時間,好好跟家人相處,好好地離開……

其實,在疾病明面前,有時候我們很渺小。

微不足道,卻還想要做一些事的心情......


 警語: 如有雷同症狀,上述方法切勿自行複製,一切都要由醫師判斷。

  
~~~~~~~~~~~~~~~


「番外篇: 很多人都會問,要怎樣補?」



很多人都會問,要怎樣補,要吃什麼補品,要喝甚麼茶飲……?

白衣的想法,有時候不是要吃很多吃很好才算補,而是要讓吃下去的東西可以吸收,讓吃喝拉撒的順暢度恢復」。

上面這位癌末患者,如果給她吃一堆疏肝解鬱、健脾理氣,消食開胃,人參靈芝,神秘黑藥丸,XXX加持過的XXX......等一堆,其實都比不上讓他胃腸道一拉拉到舒服來得直接,因為:

胃腸以通降為順
 
而不是吃一對東西塞到胃撐胸悶呼吸不暢補到咽喉卡住為順。

一切要回歸到生命最簡單的生理狀態: 

吃得下,吸收得了,也要拉得出來
 
一拉拉到腸子舒服,中焦運轉自然提升,胃口自然打開。

在肚子塞滿轉移的癌細胞、腹水、大便的時候,腹腔裡面是一股很大的壓力,必須讓邪實找到出路。

換個說法,讓他好好的睡一覺,睡醒後的精神狀況,可能比吃什麼名貴滋補藥材更有用。

一切要回歸到生命最簡單的生理狀態

這篇提到的溫陽、攻下等,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這些方法不是在教人怎樣調養,在沒有現代醫學的時候,這些方法都是直接跟急重症拔河所累積的經驗總結。

在現代醫學眾多救命技術可依靠的情況下,我們小小中醫已經不用煩惱救命救急。

但,中醫的技法絕對不是這樣就沒落,在沒有古代這麼險惡的醫療環境下,我們這一代的中醫更要把握自己的特色,結合現代醫學的優勢,把效果儘量發揮,造福更多人......。




大腸癌復發轉移出現化療副作用的先生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男性,患大腸癌,已手術治療。

後來癌症復發,合併肺部、腹腔內轉移,接受化療中。

白衣診視發現,他的體力尚可,化療時會有不舒服的副作用,但都是1-2日之後即無症狀。

其他四診資料,面色暗黑,下眼瞼浮腫,常會覺得忽冷忽熱感,便秘,腹脹,下肢稍腫,舌暗紅,少苔,脈弦。

白衣判斷他原本是熱性體質,但因罹癌和經歷治療的副作用後,體質處在由熱轉虛的階段。

白衣給予相對應的藥物調理,服用後他覺得精神體力更進步。隨後他持續服藥,再次接受化療時,驚覺發現這次的副作用竟然很輕鬆就度過了……。

針對西醫直接打擊癌細胞的療程,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不舒服,也是中醫輔助治療的一塊。

不管是癌症接受西醫治療前、治療過程中、完成治療後,都可以搭配中醫輔助治療
 
~~~~~~~~~~~~~~~~~~~

其是,在上面這個癌症病人來看白衣的同一天,有另一位年輕女性來找白衣看診。

她是自律神經失調合併經前症候群,白衣也是給予上面跟大腸癌患者一樣的處方,她的症狀也減輕許多。

蛤!!?? 

為何他的癌症 和 她的經前症候群,用藥竟然類似?醫師你在亂開藥嗎?!

中醫治療方式,很常是治療生病的「人」,而不是那個人的「病」
 
所以「人」才是主角,調整這個人的體質,讓他達到較平衡的狀態。

上面兩個病人,剛好當下的體質都屬於同一個狀態,因此白衣針對他們目前的狀態,給予類似的治療,也的確發揮到效果。


現代醫學,擅長的是治療人的「病」;中醫,很常是治療生病的「人」

以「人」為重,但生的病卻越來越嚴重,這是治療的盲點。

以「病」為重,一直殺那個病,人也變得越來越虛弱,這也是治療的盲點。

那何不兩種方法,互相結合,相輔相成,發揮最大的效果呢?





體力、胃口都不好的口腔癌患者



作者: 白衣隱者 




他是一位中年男性,和「四診合參助口腔癌術後患者」中的患者一樣,罹患口腔癌,已完成西醫治療。

這兩個患者,都有口乾口渴,喉嚨痛,吞嚥疼痛,口腔黏膜、舌頭、咽喉充血紅紅等症狀,也一樣是脈細細弱弱。

但,在門診互動中,白衣發現他們的體質截然不同!

本文的這位患者,精神不太好,不太喜歡說話,講話聲音較弱,食慾差。

雖然他們一樣都有頭面部、口腔咽喉的熱症,但本文患者整體的精神狀況比較差,食慾也不太好,除了「上焦有熱」之外,還合併「中焦虛寒」。

所以,同樣的疾病,雖有類似的局部症狀,但在不同體質的人當中,用藥絕對不會是一樣的。

白衣稱之為「更有針對性更精準的治療」,這也是中醫調理體質的特色。

本文患者,除了給予清熱瀉火藥物之外,白衣更加上了調整消化系統和補氣的藥物。

一週後他的口腔咽喉不舒服症狀大減,但他還是食慾不好。白衣再次把清熱和補氣藥物的比例調整。再一週回來,他食慾已經進步許多了。

這時候,白衣也發現他的應對、舉手投足間,明顯感受到更有活力,暗示著他的陽氣逐漸恢復。

癌症治療後,如何「替患者量身打造專屬於他個人的中醫療程」?

如何用最短的時間解決他的不舒服?

如何緩解痛苦和提升生活品質,並且要提升他的精神體力?

這些都是患者短期內很直接、很迫切需要獲得解決的問題。

上面這些問題都有進展後,才會進入「長時間」或「階段性」或「間斷性」的調理,希望可更進一步提升他的抗癌力。

這些治療計畫,都是醫者希望可以做到的最完美狀態。

當然,也有不管怎麼治療,都無力回天的案例,後面將會慢慢帶出……




甚麼是中醫的「四診合參」?



作者: 白衣隱者  




中醫的四診,包含「望、聞、問、切」。

也就是 用眼睛看、耳朵聽或鼻子聞、問就是問、切就是把脈以及到處按壓敲敲打打之類的。

中醫師會透過上面這幾種方法,收集病人身上主觀的主訴,以及客觀的現象。

其實,西醫是也有「視、聽、扣、觸」,也是類似的概念。

白衣比較重視四種方法一起綜合評估,不以某一個方法就武斷地作為開藥依據,這就是四診合参。

白衣有時候更重視望診及實際和病人互動所感受的能量傳遞。

比如「四診合參助口腔癌術後患者」這篇文章中的案例,他的脈沈細無力,如果經驗稍有不足,很容易想到之前常常提到的「虛陽浮越」。

若為「陽氣虛弱」,互動時的感覺應該是「精神困頓萎靡,面色暗沈,語音乏力,內向畏縮,肢體活動......」(以下省略一大堆)

若「陽氣充沛」,其人飲食起居動靜等一切皆有「神」

望診的背後其實是「望神」。

神,可以是精神、體力、動作、體態、色澤、情緒......,甚至是更後面的心靈等層面。

不要懷疑,白衣並沒有什麼神奇的特異功能,沒有神奇的雙眼,常人看不見的東西我也看不見。

白衣臨診也很重視看得見的證據,但,看不見和隱藏在疾病背後的心靈狀態不穩定,確實存在。

除了藥物針灸給予協助之外,心靈的部分往往是患者必修的大課題,這部分要如何協助?

當身、心、靈都穩定之後、才可以稱得上是和諧的狀態。

這也是白衣學習「靜」系列文那些方法的原因之一。(註: 靜 系列文在臉書粉專上)




四診合參助口腔癌術後患者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男性,高血壓病史,體格高壯,語音宏亮,有運動習慣。

口腔癌手術已數個月,術後覺得口腔、咽喉紅腫疼痛,合併頸部淋巴結腫大,擔心是否復發,安排檢查中。

白衣「四診合參」,發現他: 很怕熱,口舌乾燥,口腔和咽喉黏膜紅腫充血,失眠,脈沈細弱。

有些人把脈發現脈細細弱弱沒什麼力氣,就會一口咬定: 

「啊!那就是虛啦!」 

「很寒啦!」

「要來補一下啦!」

搞不好他手術完後的這幾個月,還自己DIY了很多補品ㄟ。

白衣的判斷恰恰相反,他長得牛高馬大,講話起來中氣十足比白衣還要大聲,外觀看起來比白衣還要有精神。

真的要比較,白衣可能還更虛一些咧。

有人說中醫很主觀,但是主觀中也是會有很多「客觀的現象、客觀的事實」。

白衣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收集病人身上這些客觀的現象,再來對照自己主觀的判斷,是不是契合而已。

但這簡單的一句話,其實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累積經驗。

回到這位病人,白衣覺得他一點都不虛,反而還很熱,他是一位熱性體質的癌症病人。

精確的來說,他熱在身體的「上焦」,白衣給他開立了大劑量的清熱瀉火藥。

一週後回診,怕熱、咽喉不舒服、口腔黏膜和咽喉紅腫充血症狀大大減,連腫了一陣子的頸部淋巴結也消了很多……

後來西醫檢查癌症並無復發,判定的他淋巴結腫大應該是慢性發炎所導致,吃了白衣的清熱瀉火藥之後發炎減輕所以才好轉很多。

幾年過去了,病人歷經過數次的追蹤檢查,一切正常。






癌因性疲憊



作者: 白衣隱者 




癌因性疲憊,是癌症患者常會遇到的問題。

可能是因為癌症病久體力逐漸衰弱,或者癌症治療後造成體內陽氣受挫,或其他原因,導致病人的體力逐漸變差,疲憊感逐漸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起居。

最後,可能連帶患者的精神、情緒......也受影響。

終日嗜睡乏力不想動、覺得沮喪負面提不起勁,甚至會影響抗病的意志力,覺得不如就這樣算了吧!

在處理這類患者,最好要在幾次診療後讓他體力迅速恢復。讓他重新感受到身體的活力,讓他有活過來的感覺!

讓她的陽氣提升後,這時候會明顯感覺得到他的舉止和談吐恢復生氣,面容恢復色彩,這種正面積極的心態,對癌症患者的治療極為重要。

治病,除了正規的醫療介入之外,有時候個人的意志力,對是否能完成治療,也很重要。

很多時候是「已經沒希望了不如就這樣算了吧」 和 「我要堅持下去」 這兩種想法在爭奪拉鋸,我們只能盡力讓患者更正面一些。

醫者都希望可以陪著病人慢慢的走下去,但是,當「我要堅持下去」的信念,一次又一次的被癌細胞無情摧殘,已到了生命垂危,離開可被預見的時候,如何善終?

如何有尊嚴的離去?該怎樣放手? 這些課題都太困難了!也是白衣還在慢慢學習的。

我覺得我能做到的,就是: 

多一分陽氣多一份希望
 
陽氣好玄喔,聽不懂你在說甚麼!

好吧! 你就想成 「多一分體力多一分希望」, 這應該不難理解吧!

事情要在簡單的時候處理最省力,白衣呼籲:
 
能儘早中西醫結合治療就儘量要早!不要到了很嚴重很嚴重,才想到中醫然後希望中醫能創造奇蹟!
 
可以走來看門診的時候,對不要拖到躺在病房上會診!




大腸癌復發兩次的婦女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婦女,罹患大腸癌已接受手術切除。

她第一次發現復發後,再次完成西醫療程,並且開始尋求中醫調理。但吃中藥期間,一直覺得怕熱多汗,且越來越倦怠乏力。

過了不久,追蹤發現癌症再一次復發,隨後即前來白衣的門診。

我看著她以前的中藥處方,都是一些活血化淤,清熱解毒等藥物。

經過診視,發現她的症狀:「腹脹,大便不暢,失眠,常常流汗覺得很怕熱很口渴」。

上面看起來像是熱症,但之前的醫師卻忽略了虛症的表現:「倦怠乏力,流汗完後會覺得更疲累,流汗完後怕風,腹脹便秘卻食慾差、大便軟無力排出」

上面這些都是虛弱的表現!

最後,白衣判斷她是一個「黃耆體質」,也是一個容易「氣虛」的體質。

並且,經過癌症摧殘和多次治療後,身體的陽氣已逐漸困頓,面色變得暗沈、臉部浮腫、下肢水腫。

這已經是氣虛進一步發展成「陽虛」的進行式了。

陽氣不回復,病人會覺得越來越困倦、嗜睡,人會變得越來越沒活力,到了連走路甚至吃飯都疲累不堪的時候,要如何接受再一次的西醫治療呢?

診斷:黃耆表虛多汗體質,加上「陽虛水泛,虛陽外越」

白衣選用了和前一位醫師完全不一樣的治療方針,不是清熱解毒,而是補氣溫陽。

服藥後,患者的體力迅速恢復,燥熱的症狀也消除。再次順利的完成西醫治療,把復發的惡性腫瘤處理掉。

追蹤數年,癌症未再復發。


延伸閱讀:
  1. 癌因性疲憊
  2. 甚麼是陽氣,甚麼是虛陽外越,或虛陽浮越 ? 請閱讀 陽氣虛,卻越虛越熱





癌症術後久咳不止,且越來越虛弱的身體

 

作者: 白衣隱者 




中年男性,罹患肺癌,已接受手術切除。隨後發生肺炎,接受治療穩定後,出院已一個多月,仍咳嗽不止。追蹤檢查發現肺部疑似有變化,需密切追蹤。

癌症復發的恐懼感侵襲著病人和家屬......

白衣診視後,咳嗽已數月,咳甚胸悶氣急,夜咳影響睡眠。除此之外,咽喉痰哽,口渴,身體瘦弱乏力……。

基本上,我也搞不懂他是癌症復發導致的咳嗽,或是其他原因,有沒有復發這部分就交給西醫去釐清。

白衣就處理他眼前比較急迫的,他已經心理恐懼和晚上咳到無法入睡的時候,身體處在失衡狀態,對病情一定不是好事。

從虛弱體質合併咳嗽症狀來思考,選用的藥物除了處理咳嗽之外,最好是能一起把精神體力、食慾、甚至是體重一併提升,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止咳化痰藥可以勝任。

白衣辨別體質的失衡程度,並開立可同時處理肺部的藥物,病人一週後回診,咳嗽減輕一大半,第二周後咳嗽已少發,精神體力和睡眠大為提升......

在治療上,不需要解釋太多複雜的理論。他的瘦弱、虛弱體質和咳嗽的症狀,剛好有符合某個中藥藥方的適應症,所以很單純是一個「方人」 的概念。

癌症前導論述中,曾提到癌症病人會「因病致虛」,越虛則抗癌力越弱。癌細胞越茁壯,身體機能會越困頓。

早期的治療宜直接打擊癌細胞,體力自然會逐漸恢復

直接打擊癌症的手段,現代醫學武器越來越多。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後不要心存僥倖、迷信偏方、迷信非正規治療、等待奇蹟或選擇逃避等。

而是趕緊在身體正氣尚充足的時候,儘速接受治療,才是擺脫癌症最迅速的方法。

很多時候,可被檢測出來的惡性腫瘤已消除,但有些人的體質仍失衡、治療的副作用或併發症等,影響生活起居,出現很多不舒服的症狀。

當身體處在這種不舒服的失衡狀態時,自身抗癌力怎可能恢復得很好呢?

因此,其中一個較簡單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的選擇,就是: 
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結合中醫治療,讓身體的精神體力處在較好的狀態
與其在身體很虛弱很不舒服的時候吃一堆補品、偏方、秘方......,但真真困擾生活的問題卻沒解決,倒不如先將癌症治療後的體力迅速恢復,讓睡眠、食慾、心情等都處在穩定的狀態下,再來考慮以後要怎樣減少復發的機會,還比較實際。

先有1(直接打擊惡性腫瘤),再有2(迅速恢復體力和不舒服),才會有後面的3、4、5......。

連1和2都還沒解決,就在想345,會不會不太實際呢?




聞癌色變 - 癌症前導論述



作者: 白衣隱者




癌症,是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一,也排名在2021年台灣的十大死因之首,是醫療界的一大難題。

隨著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癌症慢慢的已不能和絕症劃上等號。癌症已成了一種慢性病,只要醫病雙方互相合作,很多早期發現的癌症存活率都很高。

在我的行醫生涯裡,很早很早就和癌症結緣,在學生時代就有親友尋求協助,當時的白衣還沒有什麼能力幫忙。

畢業後雖取得了中西醫執照,但身邊的人再次碰上癌症,仍覺得自己實力薄弱。

最後我終於認清,身為醫者,至少要對坐在我面前求助的患者,幫上一些忙,而不是好高騖遠的想一些遠大的霸業......

這系列文章會,簡單的分享一下自己對癌症的看法和一些治療心得。

我所研習癌症的學派,認為人體自有「抗癌力」,因某些因素,使「機體失衡」,繼而抗癌力減弱而發病。

白話來說,就是人體的細胞,會有自然凋亡的機制,淘汰一些老舊或不好的細胞。

但因為種種原因(飲食生活型態、情緒壓力、環境因素、病毒感染、基因異常、遺傳傾向......),導致身體失衡,使抗癌力減弱,最後導致細胞無法自然凋亡,或形成突變細胞快速增殖。

重點一:以中醫辨證,辨別體質的失衡程度與寒熱盛衰

癌症形成後,「因病致虛」,會讓機體逐漸虛弱。也因為身體變得更虛虛,而使抗癌力更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重點二:分辨虛弱的程度
 
若體能尚佳,只要祛邪(清除惡性腫瘤),則體力逐漸自然恢復。如癌症的初期,只要把惡性腫瘤切除,體力佳者多預後不錯。

如果疾病越往後面發展,身體功能已經萎靡困頓,除了打擊癌細胞之外,還要兼顧扶正,顧護體力。

直接針對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西醫的手術、放療、化療......,都可以直接打擊癌細胞。西醫主攻,直接針對癌細胞。

那中醫可以做些什麼呢?

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兩個重點:辨別體質的失衡程度與寒熱盛衰、分辨虛弱的程度

在現代醫學對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的發展下,要怎樣用中醫的特色來合併治療癌症的患者呢?

以上理論歸理論,講得頭頭是道是其次,能不能發揮臨床效果,協助來求助的患者才是重點。

中醫可以做的事,將會在這系列文章中向大家慢慢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