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醫療是團隊合作,醫療永遠該把病人的福祉擺在第一位。



作者:白衣隱者


人體是很複雜而奧妙的,所以才有現代醫學的精細分科。每一科別都各有專業,每一個科別都處理自己最擅長的部分,讓病人獲得最好的照顧。


微觀,是中醫的弱項之一

中醫有別於現代醫學的發展,中醫系統是宏觀的,講求「觀整體」。

中醫講求收集身體各系統的蛛絲馬跡,最後將全身的症狀整合成一種或數種「症候群」。(症候群可以理解成中醫的「體質」或「證型」)

微觀,就是中醫的弱項之一!

不管中醫西醫,都存在著盲點


不管是中醫或西醫或者分工精細的各次專科,面對複雜的人體,都存在著盲點 。而這些盲點,可以靠各科別之間的互相轉介盡量克服,讓病人獲得更妥善的照顧。

很多人都有以下經驗:

因身體的某些不適,尋求現代醫學協助,排了抽血或其他檢查顯示一切正常,以現代醫學來說,他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對病人來說,他的不舒服卻是真實的感受。

另一個例子,病人因某種疾病長期不舒服,且抽血檢查有異常,尋求中醫治療。雖然主觀的不舒服有進步,但是客觀的檢查卻依舊不正常。病人雖覺得不舒服但症狀逐漸變好,但以現代醫學來說,他的病情仍依舊。

這兩種都是矛盾的狀況,也是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的盲點。


醫療間分工合作,才能將盲點降到最低


這種盲點,站在病人的立場,他會覺得他的身體並沒有獲得妥善的照顧。這時候醫師建議轉診,其實是對病人較好的選擇。


醫療是團隊合作,醫療永遠該把病人的福祉擺在第一位


當遇到自己處理不來的狀況,或者得知患者在其他科別可以獲得更好的照顧時,轉診、或者配合不同科別合併治療,就是對病人最好的建議。

人體是奧妙和複雜的,不管多資深、經驗多豐富的人,總有自己不在行的地方。

即使對某個疾病有多在行、研究有多深入,療效有多好,但也沒有人可以保證做到每次都維持百分之百的有效!

雖然這對病人來說很難以置信,但,這就是醫學的極限,也是醫師的極限。

醫師在面對自己薄弱的部分,給予轉診建議,才是對病人最大的保障。


醫師知道自己的極限,給予轉診建議,才是對病人最好的


醫療是團隊合作,對醫師來說,無法給予更多協助,建議轉診,並無不妥。知道該轉不轉而耽誤病情才最可惡。

對病人來說,被轉診,不代表醫師學藝不精,更不代表被醫師放棄了。醫師只是站在為你創造最大的福祉這一出發點上,給你中肯的建議。


處理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加上團隊合作,將療效發揮到最大


曾經,有一位初診患者,因爲腰酸痛合併雙下肢痠痛前來求助,自述沒有高血壓病史,也沒有任何急性病容。她的初診收縮壓高達190~200+,這是長期沒有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沒有健康檢查,所以不知道自己血壓已經很高了。

疼痛也是加重血壓升高的原因之一,當下除了給予疼痛治療之外,也在處方內加入血壓藥物。並且,語重心長的重複數次,叮嚀她血壓的問題務必前往心臟科追蹤治療。

第二週回診時,她的疼痛緩解許多,但收縮壓還是很高維持在160~170之間。我再次給予衛教並協助轉診,病人終於聽進去而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

第三週回診疼痛狀況穩定,收縮壓也在併用西藥後控制在140附近。

各科別之間都發揮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分工合作,讓病人獲得最好的幫助,才是對病人最大的福祉!


切勿因懼怕,而誤信非正規醫療,最後得不償失,也賠掉自己的健康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高血壓,或者知道不當一回事,亦或者知道後懼怕長期服西藥,而輕信流言自己DIY或尋求秘方,或被某些不良醫師迷惑不要管血壓的數字......。

不管選哪一種方式,在家中每天自己檢測血壓是必須的,如果發現血壓一直控制不下來,還是得尋求專業的協助。否則,多年過去之後,將會出現很多併發症,比如心臟、腎臟功能會逐漸受影響,或者突然併發腦出血緊急送醫等。

這都不是醫師危言聳聽惡意恐嚇,而是真的有太多太多人因此被送進醫院來。


醫者,面對疾病,也要謙卑的應對,切勿過度自大


原本可能可以避免發生的遺憾,卻因爲病人誤解、不重視,或者醫師沒有給予轉診建議,受影響的將會是病人的健康。

在行醫的路上要緊記,永遠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過強大,沒有什麼醫師可以一人統包所有疾病。

醫師也只有在了解自身的不足後,才有更多的進步空間。也只有在知道自己當下的極限後,才會指引病人前往他處獲得更好的照顧。

而不是該轉診而不轉診,輸家永遠都是病人。




嘴巴破一定就是上火嗎?



作者:白衣隱者


口腔潰瘍,也就是大家說的「嘴巴破洞」,相信大家都有經歷過。如果同時有很多破洞,痛起來真的會讓人哇哇大叫,連講話吃飯睡覺......都覺得煩躁!

如果,有一個人的口腔黏膜,長年大範圍一整大片的破洞,單是想到這個畫面,就讓人覺得快要往生了!


某些自體免疫疾病也會造成口腔潰瘍


就那麼剛好,大約在半年前,有一位患者就是因為 「反覆發作的口腔大面積的黏膜潰爛持續好幾年」來就診。

這種發病很久很久的患者,有一個好處,就是西醫該檢查的都查過一輪了。

查得到原因早就確定診斷了,查不到原因的還是會查不出原因(這好像有點在講廢話😅)。

然後,也這麼久了,一定西藥、中藥、B群、偏方、DIY......什麼都試過一輪。

所以,來到我的門診,已經很明確,很單純,就已經確定是某一款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慢性口腔潰瘍。


普遍都認為口腔潰瘍就是火氣大,但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


他張開嘴巴給我看的時候,整個口腔佈滿新潰瘍舊疤痕凌亂錯雜,我深切的感受到他的痛苦。

初診的時候,他的眼前卻顯露了一絲絲愉悅的曙光來找我。他要求延續上一位醫師的用藥方向,也就是要求開某一款「清熱藥」。

嘴巴破,很多人就會反射性的想到「上火、火氣大」,所以要「清火」。

「火熱」的確是中醫理論裡面,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之一(但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

起先,他服用了這一款清熱藥,覺得黏膜潰瘍迅速的癒合。所以他要求繼續使用。既然覺得有用,我也樂意協助,那就繼續讓他吃吧!

但是,回診一次、兩次、三次......,新的潰瘍還是不斷發生,清熱藥的效果好像遇到瓶頸了,這裡面顯然有問題!

在徵求他的同意後,我決定給他調整處方。選了一款在「經方」裡面,專治「中焦寒熱錯雜」 的藥物。


抓對病因,針對性的用藥,效果必定很好


「經方」這個名詞,在中醫裡面很重要的意涵,廣泛使用經方的醫師,被稱作「經方家」。這群人的中醫造詣和水準更是沒話說,是白衣一直想學習的榜樣!

簡單來說,經方是一把利刃,經方家出手,藥物精簡、精準,劑量大。靈活的使用經方,很快就可以把療效發揮出來。

離題了,回到這個嘴破病人,白衣給他選了一款專治「中焦寒熱錯雜」 的經方,吃了幾次,症狀仍然依舊!不動如山!

像一把利刃的經方,竟然沒效。白衣眉心一皺😠,嗯,🤔案情不單純!難怪他會反覆受苦這麼久,看來這個陳年頑疾也是個難纏的大魔王。

既然吃了幾次,效果不好,就不要繼續迷信什麼中醫慢慢來慢慢調這種幻覺,這一定是藥不對症,需要立馬換藥了!連猶豫都不要猶豫了!


火氣大也有分「實火」和「虛火」


後來重新診斷,白衣判斷這是火氣大沒錯,但這不是「實火」,而是「虛火」!

簡單來說,「虛火」就是指身體某些部分先變弱變虛了,而出現上火的症狀。所以在中醫圈裡面,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陰虛火旺」出來了。

陰虛,就是指身體缺乏了某些滋潤的物質,所以導致火氣大。

但,絕對沒有這麼單純,不然以前的那些醫師早就治好了,怎會不小心誤打誤撞到我這邊來?


虛火的火氣有時候一點也不大!「陽虛火旺」,吃清熱藥更難好!


最後白衣的診斷是「陽虛火旺」,準確的中醫術語是「陽氣虛弱,虛陽浮越」。

寫中醫的文章有時真是煩惱,常常都要用簡單的話解釋這是什麼碗糕,欸。

「陽虛火旺」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的火氣不足、熱不足(陽氣虛弱),所以導致身體上火(虛陽浮越)。

蛤?!什麼碗糕,身體火熱不足,然後導致身體上火?!這不是互相矛盾嗎?你是不是腦筋有問題啊醫生?

沒問題,這是完全可以成立的!要解釋「虛陽浮越」會更複雜,這牽涉到中醫的「陰陽」理論,和另一個中醫的流派起源——火神派!

都什麼年代了,還用陰陽這種古老的理論?火神派,是在說武俠故事嗎?

白衣最不想使用某些古老又自圓其說漏洞百出玄玄幻化的東西,下次有機會,我將用現代的語言來解說「陰陽」、「經方」、「火神派」等故事,一解大家對中醫古老又愛胡言亂語的迷思。


陽虛火旺,要吃「補陽氣」的藥物,也就是「補火」的藥物


最後,這個病人因為熱不足所以火氣大嘴巴破一直好不了,我給他開藥「補火氣」,然後把浮起來的火氣讓它「不浮起來」,讓火氣「潛藏」回身體裡面,然後身體可以好好利用這些火氣而不會到處亂燒。

因某些原因導致身體失衡(陽虛),造成身體的防衛機制(虛火)攻擊自己的身體。有沒有覺得跟西醫的自體免疫理論很像,身體自己的免疫系統胡亂攻擊自己的身體,只是古時的中醫用的是那個時代的理論來解說,而現代醫學理論可以填補古時的不足。

幾個月過去了,病人持續服藥期間,嘴巴破的情況一切穩定,生活品質大為提升。病人的表情滿滿的愉悅。然後,白衣的皺眉......,也還是那麼皺😩,因為上班看電腦看到眼睛酸澀疼痛......


中西醫理論互相結合,讓療效更確實


以上藥物使用,雖然理論很古色古香,但是中醫就是用這些歷經千百年來對人類不同體質的研究、分析、歸納和分類,這是古早時最真切的大型人體實驗!最終歷經千錘百鍊而成的藥物使用準則。

經過嚴謹的篩選,給適合的體質的人服用適合的藥,才能讓藥物達到最佳的療效。

還好,也因為現代科學發達,很多中藥也有了詳細的現代藥理機轉和分析,可以補充傳統中醫的不足。

簡單來說,針對這病人,我所開的藥物,有些可以抑制身體的自體免疫反應,有些可以消炎消腫,有些可以提升身體的修復功能......。

利用中醫傳統的體質篩選藥物,再搭配中藥的現代藥理研究,雙重保障下,最終也讓病人的固疾得以舒緩。





中藥吃多了會傷腎臟?事實剛好跟你想的相反喔!

 
作者:白衣隱者


曾看過一篇新聞報導「中醫治療降洗腎機率 減健保財政負擔」,裡面提到以下重點:

 

「研究發現,服用中藥治療的腎臟病患者不只洗腎機率低,死亡率更比未服用的人少4成,除了肌酸酐下降,腎絲球過濾能力也明顯上升。」


長久以來,很多人對中醫中藥都有著一個迷思,就是江湖傳聞說吃中藥會傷身會洗腎。

「吃中藥會洗腎是個錯誤的離譜的老舊觀念!」

大家都把來路不明、鄉民介紹、或自己DIY的草藥或秘方,都算在正規中醫中藥的頭上。

我之前的文章就曾提過,沒有在中醫師指導下所使用的中藥都不是安全的中藥。

近年來,有一些健保資料庫的回溯性研究發現,慢性腎臟患者同時接受正規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預後會更好。

而且,慢性腎病第3期以內的患者中西醫結合療效最為顯著。

門診很多患者都拖到第5期,甚至已經要洗腎前,才來死馬當活馬醫,試試看拼個最後的希望。這種想著能不能免除洗腎的期待,通常效果都不會太好!

這類病人,應該要把握時間,在有更高機會可以延緩腎臟進一步惡化的1~3期時,就要來配合接受中醫治療。因為,到了第4~5期處理起來會更加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