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新冠肺炎患者的全身體質狀態辯證(二)



作者: 白衣隱者 


「全身體質狀態 」+ 局部狀態 = 處方用藥


延續前幾篇文章的思路,我們今天較深入的來談談「見招拆招」的全身體質狀態辯證。

全身體質辯證可分成這兩點來看:長期的基礎體質、急性期的症狀變化。

一、長期的基礎體質

 

指的是一個人長時間的身體狀態總結。

先天的基因表現,和後天長時間的生活環境、氣候、性格、情緒、飲食、生活型態、慢性疾病、藥物使用等,都可以影響個人的體質走向。

例如,有一個男生,常常會容易拉肚子。只要緊張、吃到刺激性的食物、吃寒涼的東西、生病的時候……,三天兩頭都會拉稀便溏一下。這時候中醫所說的「脾氣虛弱」,或者六經中的「太陰」,可能就是他的長期基礎體質。

有時候基礎體質並非很單純,有可能好幾種體質傾向結合在一起。

上面提到的這個腹瀉男,如果體型外觀並不壯實,還常常動一動就容易流汗,吹到冷風就覺得怕冷,然後就出現鼻塞、鼻水、頭痛、肩頸痠痛等不舒服,這時候他可能合併「脾氣虛弱 + 肺氣虛弱 = 脾肺氣虛」,或者六經中的「太陽、少陰合病」。

「脾肺氣虛」或「太陽、少陰合病」,就是這個腹瀉男的長期體質總結。而脾肺氣虛或太陽、少陰合病這簡單的幾個字,就是中醫所說的證型。

證型,是由一系列的眾多的症狀所組成。

所以證型,也可以理解成是很多症狀所組成的症候群。


二、急性期的症狀變化,又可以分成兩個層面


疾病造成的症狀,完全掩蓋住長期的基礎體質

上面這個腹瀉男,假設他突然得了某個病,這個疾病來勢洶洶,造成他出現了急性眩暈、嘔吐、吃不下。

而原本的容易拉肚子,在生病的那幾天變成便秘。原本的怕冷,變成身體很怕熱、口渴……。

疾病造成新的症狀,完全掩蓋住他原本的基礎體質症狀。也因為他的表現已經不一樣了,所以那個時間點,他的證型則變成了「少陽、陽明合病」。

急者治其標,這時候趕快處理他當下新的症狀為首要之急,用藥可能就會跟他長期的基礎體質完全不相關。

疾病造成的症狀,加重了他長期的基礎體質
上面這個腹瀉男,得了某個病後,他除了出現這個疾病該出現的症狀之外(如急性眩暈、嘔吐、吃不下),他原本的容易流汗、怕冷、拉肚子等等還變得更嚴重(腹瀉男怎麼越來越慘了 T_T?)。

這時候疾病造成的證型、和他原本基礎體質的證型,可能就在他生病的「當下」,形成了一個更複雜的複合式證型,也就是「太陽、少陰 + 少陽 合病」。

治療上除了急者治其標的藥物之外,還會加入一些兼顧他原本體質的用藥。


證型的重要性:主宰中醫的用藥方向


臨床症狀千變萬化,疾病的病程發展不會停歇,所以在不同時間點,病人表現的症狀可能會不太一樣。所以治療上,隨機應變、見招拆招就變得很重要。

而中醫會把人區分成這麼多體質,會把症狀歸類成這麼多證型,主要的原因是關乎到用藥的選擇。

腹瀉有很多藥物可以治療,例如黃芩湯、葛根芩連湯、香砂六君子湯、理中湯……等。

這麼多藥,要怎麼決定給予那一個呢?

依照證型來挑選!

例如,腹瀉男的慢性腹瀉,證型被歸類到脾氣虛、少陰,指的是他的腸胃道可能處在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狀態,這時候用藥就要挑選可提升他腸胃道功能的藥物,如香砂六君子湯、理中湯等。

如果挑選了黃芩湯或葛根芩連湯,可能就沒效果,甚至會有副作用。


治療成功的第一步:辯證


中醫師在診療的時候,做的就是把很多凌亂的症狀分析歸類。

治療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斷出貼近事實的證型,然後才能選擇出相對應的藥物,最後才會取得療效。這個過程的某一個步驟出現偏離,就會變得效果不盡理想,甚至會沒有效果。

能夠準確地辨別出是何種證型,而選擇出正確的藥物,遠遠比用甚麼名貴的藥物本身,還來得更重要。

而中醫界整體的療效,有時候無法達到一個穩定的水平,導致有些人覺得中醫的療效似有若無,辨別證型成功與否,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多有經驗的中醫師,有時候也會在治療的第一步發生辯證不太精準的狀況。

人非聖賢,電腦有時候也會卡頓和當機。當一開始的辯證判斷不太準確,而病人回饋服藥後的反應,就是很好的修正過程。經過病人回饋和醫病進一步溝通,往往越後面的判斷會越準。

所以,有時候病人看病像逛街一樣,今天看A醫,明天覺得沒進步看B醫,不見得是一種明智的行為。因為,不管多有經驗的醫師,都不一定都可以維持第一次診療就100%的一擊必中。

而我也相信,每一位醫師在開藥的當下,都是抱著一擊必中的認真態度來看待每一位病人。所以,後續醫病雙方耐心的合作和溝通,也是療效的一大重點。


以柴胡陷胸湯作說明


不小心離題了,下面以柴胡陷胸湯為例,來舉例說明新冠肺炎的 「全身體質狀態 + 局部狀態 = 處方用藥」該怎麼操作。

柴胡陷胸湯,其藥物組成有:柴胡、黃芩、黃連、半夏、瓜蔞、桔梗、枳實。

前面的文章已經說過,黃芩、黃連、半夏、瓜蔞可以處理痰熱的問題(點我),可歸類在下呼吸道局部辯證的用藥。新冠肺炎的呼吸道局部辯證是痰熱互結、痰熱壅肺,已經是前幾篇的結論了,這邊就不復述。

「柴胡證」或「柴胡體質」,也可歸類在六經的「少陽」,是一組很廣泛的症狀集合所成的證候群。

以呼吸道疾病來說,柴胡證可能是指口腔乾燥苦澀的感覺、咽喉乾、咽喉痛、頭暈、頭脹痛、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噁心感、嘔吐、胃口差……等症狀集合。

柴胡陷胸湯,就是針對有「柴胡證」這些全身症狀、或柴胡體質的族群,又這麼剛好呼吸道有痰熱互結的時候,所使用的藥方之一。而且適合這個處方的人,精神體力狀況都還算不錯,所以裡面沒什麼補養、扶正的藥物。

這眾多的症狀,不用每一個都出現,只要有某幾個出現,則柴胡證的可能性就很高。甚至只要出現一個很典型的主症,就可以直接判斷為柴胡證,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除了柴胡證之外,新冠病毒造成的全身症狀表現,再結合不同的體質傾向,可以組合出不同的證型。比如說麻黃證、桂枝證、柴胡證、附子證……等,這部分太繁雜就不多說,反正就是那句,見招拆招。


舉一些情境來說明治療過程


情境一

某A,不小心得了新冠肺炎,剛好我看到他的時候是無明顯的症狀,這時候不就變成沒證可辨別了嗎?

當然不是。

第一步,可以調理他的「長期的基礎體質」,把他平常的不舒服一併處理,讓他的精神、體力、睡眠、飲食、二便等生活起居更穩定,在這種狀況下可更加提升身體的抗病能力。

第二步,我們知道這個疾病的發展,很容易引發下呼吸道的痰熱互結,這時候就可視情況,提前給予低劑量的清熱祛痰藥物。

情境二

某B,確診新冠肺炎,肺部出現輕度~中度的病毒性肺炎,和一些不舒服的症狀。且身體長期的毛病(長期基礎體質)也變得更嚴重。

這時候可以把新冠肺炎造成的症狀和長期的不舒服,同時列入辯證分析,見招拆招給予相對應的藥物,並且加重清熱祛痰的局部用藥。

情境三

某C,確診新冠肺炎,合併肺部中、重度的病毒性肺炎,臨床的症狀嚴重且進展急促,蓋過他的長期基礎體質。

急者治其標,這時候就要直接針對他最急迫的症狀辯證治療,並且加上高劑量的清熱祛痰藥物局部治療。

這系列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的文章,寫了這麼多思路,其實都是要為後面呈現的案例在鋪陳,前面寫的理論,也就是我臨床在面對新冠肺炎患者時,有真正在用的方法。

希望,這些微薄的經驗,可以讓同為中醫師的大家,引起一些腦力激盪。

也希望可讓一般民眾,了解一些中醫的治療觀點,希望不會讓大家覺得太深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