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瘟疫,在人類的發展史中,並不罕見
當有某種傳染病,以很快的速度在人群中傳播,很迅速的引發大流行,稱之為瘟疫。
新冠肺炎(COVID-19),就是一場全球性的瘟疫!新冠肺炎從2019年底出現,隨後迅速蔓延到多個大陸,引爆全球大流行,造成全球民眾為之驚恐。
這一年多來,經過全球醫學界的眾多學者專家,致力整理、歸納、分析和研究新冠肺炎,已經對這個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實,在人類的發展史中,在中醫學的發展中,也有很多對抗瘟疫的歷史。
從古至今,當瘟疫發生後,有很多有名的醫家,深入疫區,觀察罹病者的症狀表現、病程變化、疾病轉歸等,統合歸納與分析出這些疾病的發病規律。
和現代一樣,古人也會把這些觀察到的症狀歸納,提出假說,然後處方用藥,最後進行總結。
這些寶貴的治療經驗總結後,就出現了很多中醫史上一部部的醫學專著,這些保留下來的書籍都是前人與疾病近身搏鬥中留下來的治療經驗。
中醫理論雖歷史久遠,但症狀與藥物的關係,卻可以很貼近現代
古代沒有近代的個各種先進檢驗檢查技術,所以提出的疾病理論假說,有時候會很抽象、很哲理。甚至在現代,在沒學過中醫知識的一般人眼中看起來,會覺得難以理解,不知所云。
暫時把這些抽象、哲理的理論放下來,單純聚焦在症狀與藥物的關係上,會發現古人和現代人的症狀表現,沒有太大的演化差異。
古人看到的「發熱惡寒、汗出而解」,和現代的發燒,體溫上升,發燒寒顫,汗出燒退,是在描述同樣的症狀表現。
古人觀察到症狀後,開出相對應的藥物,並觀察療效,這都是確確實實的藥物使用經驗與準則。
所以,很多症狀和藥物的使用時機,就被確立了下來。
症狀、證型、體質、藥證和方證的發展,環環相扣
不同的症狀,組成一個很典型的症候群(中醫稱為「證型」)。
隨著很多的症候群被歸納出來後,這些不同的症候群,暗示著疾病由淺而深、由輕度往重度發展,可以反映出疾病侵犯人體的嚴重程度。
看到這個症狀,就可以用這個藥物。看到這一組症候群,就可以使用相對應的組套藥物。久而久之,這些組套藥物就變成固定成分的藥方(複方),專門針對該組症候群進行治療。
這些眾多的症候群中,可能某些會出現在疾病的某個時間點上。或某些族群,特別容易出現這個症候群。
因此該組症候群,就被定調為某種體質傾向。具有這種體質傾向的人,就會容易出現這系列的症狀。所以就可以用該症候群對應的藥物、藥方進行治療。
這就是中醫史上,「藥證」和「方證」的發展。
藥證、方證,是一場跨時代的大型臨床試驗,總結出來的藥物使用準則
看到這個症狀表現,就想到這個藥物,看到這組症候群(證型),就想到這個藥方。
這都是很純粹很真實的臨床經驗,而且是歷經千年、不同朝代、不同醫家,針對不同患者,所進行的一場跨時代的大型人體試驗。
這些不同時代的眾多的醫家,慢慢的補充及豐富「藥證」、「方證」的內容,最後就總結成我們現在所看到中藥使用準則。
到了近代,結合了現代醫學的知識,一些醫學工作者,把中藥的藥物、藥方進行藥理分析之後,更把中藥的使用推向了另一個不同層次的新紀元。
用中醫的診斷依據,才能準確的辨別「藥證」和「方證」
介紹完了中醫「藥證」和「方證」的簡單來龍去脈後,透露出一個很重要的訊息:
中藥或藥方的使用,必須要利用中醫的望、聞、問、切,收集臨床症狀、徵候,並歸納出中醫的證型或體質的前提下,再結合近代藥理分析,才能為患者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講了這麼多,到底「藥證」、「方證」,和新冠肺炎的治療有甚麼關聯性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