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衣隱者
最近門診來了一位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的病人,所以決定來一篇關於這個疾病的系列文。
每當門診有人因這類問題徬徨無助來就診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我的第一位「顏面神經麻痺」的病人。
~~~~~~~~~~~~~~~~~~~~~~~~~~~~~~~~
想當年......,思緒回到十多年前......當時,我還是一位初出茅蘆,沒什麼臨床經驗又無知小伙子。來了一位阿姨,是要來看腸胃道問題。在跟他交談時,不用什麼高深的臨床功力,就可以看到她某一側臉部「臉歪嘴斜」。她的患側額頭、臉頰、嘴角、眼瞼等肌肉,呈現癱軟無力、「軟趴趴」的狀態。講話時,患側臉部沒有看到任何的肌肉活動。外出都要帶著手帕,因爲會一直流眼淚、流口水。喝水、吃飯,水和食物也會不小心從嘴角漏出來,甚至連講話都會「漏風」而模糊不清。這是一個分級最嚴重的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的病人!
~~~~~~~~~~~~~~~~~~~~~~~~~~~~~~~~~~~~
哇,第一例就給我遇到最棘手的!!
分級最嚴重的確是最棘手、預後最差的,且她發病剛超過半年,臉部狀況並無太大恢復,已經被醫生判定以後難以復原了。
調理體質,卻帶出意外的治療效果
當時她對自己的臉部已經絕望,這次主要是看腸胃道,我也很單純的就開了「顧腸胃道」的藥物。
其實以中醫角度來看,這些藥物除了緩解胃腸不舒服之外,還可以提升整個「中焦系統的陽氣」,同時具有抗寒、提升體力、免疫力等多重功效。
一週後她興喜若狂的跟我說,她原本癱軟的臉頰嘴角,在這半年來第一次有感覺到可以稍微用力了。
其實,當時的我也大感震驚!一個看起來對神經系統完全無關的藥物,只是依她當時的體質狀況開立藥物來處理胃腸不適,竟然也讓她的顏面神經修復力提升了。
我抓準機會,除了藥物之外,也跟她提議同時合併針灸治療。
針藥併用,果然效果加倍!
在連續治療了一個月之後,她的臉部已復原到九成以上,基本上臉部靜止時外觀已經看不出異樣。病患的臉也不在「軟趴趴」,還笑得特別燦爛!
這次經歷可說是「誤打誤撞」,但卻讓我初次體會到中醫強調體質的重要性,奠定了我後面很多重大疾病的治療觀點。
這十年來,我還蠻常聽到病人這麼對我說:
「醫生啊,我去查/問/別的醫師說......你開的藥,好像對我的症狀沒什麼相關。」
「他們說這藥很普通......」
「這好像只是普通的感冒藥而已......」
「等你吃完後,到底有沒有效果馬上就知道!」
我可以開出好像跟疾病毫無關係的藥物,但是你卻可以真實感受到療效的存在
這句話好像很玄,其實一點也不玄:「辦證論治」、「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這只是中醫最基本的基本功!
以西醫來說,「症狀治療」很常見。發燒則退燒、疼痛則止痛,胃酸過多則抑制胃酸分泌,看到細菌病毒則殺菌殺毒......。
西藥的成分單純,效果明確,所以可以療效強勢,可以迅速緩解症狀。
以中藥來說,要用西醫「症狀治療」的理論去開藥的話,這種用藥方法,只是把中藥當成西藥來開,效果一定比不上西藥。那我良心建議,乾脆直接開西藥就好了!
中醫西醫各有各的強項,中醫的強項,在於辨體質、辯證,依不同人的狀況隨證開藥、隨證治之。
所以,罹患同一種疾病的人,用藥可能不一樣。不同種疾病的人,用藥卻可能很類似。
因爲中醫師看的永遠不是症狀,而是藏在症狀後面的證型和體質狀態。
我稱這種用藥方法為出其不意!
這不是我獨創,這真的只是中醫師最最最基本的基本功。
但是最基本,卻也最困難!也最難讓人堅持!
要把五個、十個症狀,開五種、十種藥很簡單。要把這五種、十種症狀背後的體質歸納出來卻很困難!
很幸運的,在我還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很多這種「誤打誤撞」的經歷,讓我對中藥的使用,有了特別的堅持,行醫路上也不斷尋求有著相同理念的大師學習,最後就形成了這種,看似很難理解,其實卻是比較貼近傳統中醫的用藥方法。
第一話關於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帶出了我核心的治病精神,後續會再對這個病做進一步描述。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