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中醫有哪麼神 之 醫師啊!你幫我把一下吧!


作者:白衣隱者


把脈有哪麼神奇嗎


我雖然是中醫,但當大家都對中醫的印象停留在把脈很神奇,把脈可以無所不知的時候,我反而不認同中醫被神格化(或妖魔鬼怪化),我更重視四診合參:望聞問切。

很多來就診的病人,問他要看什麼問題的時候,患者立馬就伸手過來要讓醫師先「把一把」做個健康檢查。

從醫師的嘴巴聽到「你很虛哦」,「你的肝不好」,「你的腎不好」,「你火氣大」,「你濕氣重」……,就那麼剛好某個點說中患者所想的,他才會很滿意很認同覺得很被了解,大讚這位醫師超級高明。


這種空空洞洞的把脈「診斷」,我覺得一點意義都沒有!


如果把脈真的可以無所不知,醫院的檢驗檢查室都可以關門大吉了!

要知道有沒有膽結石要去照腹部超音波,有沒有肝炎要去抽血驗肝指數,有沒有敗腎要去驗腎功能......,而不是靠中醫的三個手指。


你是來看病,不是來算命


也常常會遇到,患者坐下來甚麼都不說,就伸手過來想測試醫師的功力,這種我稱之為「算命行為」,會直接回絕。因為來看診,必須依照我的診斷流程,而不是依照算命師捏指一算的流程。

我在醫院,遇到病人甚麼都不說的情況,大概就只有躺在病房意識不清,或者因病無法表達無法說話的人。

相信大家還沒病得這麼嚴重,所以我建議肢體健全的人,可以先把手縮回去,清楚表達想要看甚麼問題後,待我要收集脈診資料時,再把手手交出來就好,我肯定會幫你把得不要不要的。


把脈,只是中醫「切診」中的一部分


如果把中醫的切診,完全等同於把脈,那就真的是太狹隘了!

切診除了把脈之外,還包括身體各個部位的碰觸檢查,其實類似西醫的叩診和觸診。因此我很喜歡在看診時候摸摸皮膚,碰碰手腳,壓壓肚子,在我覺得重要的部位按按壓壓敲敲打打打。這些全都歸在中醫的切診,都可以得到很多的訊息,讓我瞬間掌握病情。


電視連續劇裡面把脈很神,但同學啊,你不是活在連續劇裡面啊!


甚麼都不說醫師就真的甚麼都要用自我幻想的,如果這樣開藥也敢吃下肚我也很佩服,但這並不是優質的就診型態。中醫四診有望、聞、問、切,西醫有視、聽、扣、觸,和很多現代的診察工具可以使用。

真的不要再迷信電視連續劇裡面,甚麼都沒有,就只能靠三根手指把脈的診療模式,現代人可以選擇現代的方法,中西醫結合,互補不足。


中醫診察有「望聞問切」,切診只是四診之一


中醫看診,望聞問切一樣都不能少,透過收集四診的資料,作出謹慎的鑒別後,才會得到中醫的「診斷」,最後再擬定適當的治療方法。

在我的觀念裡面,如果都不用講話,只靠三根手指摸摸脈就擬定處方的醫師,一定是高手中的高手,神醫中的神醫,百年難得一見的中醫奇才(或鬼才)。

但,既然百年難得一見,你覺得有那麼幸運剛好就被你遇到嗎?


四診合參,才是你值得信賴的中醫


因為我不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中醫奇才,也不是神醫中的神醫,我只是個普通人!所以看診的時候,就只能,感官全開:
望病人的神態舉止,色澤明暗……。
聞病人的語音徐急,聲音強弱……。
問病人的生活起居,常態症狀,急性變化……。
切病人的全身重點部位,辨別潤澤粗糙,柔軟堅硬,冷熱溫涼……。
再配合現在的檢驗檢查,應用全部方法加在一起,希望可以得出一個最具信服力的診斷。


只靠把脈,有時候很難看見事情的全貌


曾有一個複雜的慢性病病人,有很多問題,常常都要跑醫院。他的脈象沉細,四肢冰冷,找很多中醫看了很久很久,都說他身體很虛,中藥也吃了很久很久,不舒服的症狀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改變。

依照脈診,脈象沉細,代表機能不足,屬虛、屬寒。

但,除了脈象沉細之外,我還觀察到他形體壯碩,即使天氣很冷,穿著也很輕便,並且語音洪亮有力。問診得知,極度怕熱多汗,按壓肌肉堅實,腹部緊繃……。

種種跡象顯示這是一個身體機能過亢的火熱之證,絕對不是單靠把脈就判定是體質虛寒。

雖四肢冰冷,但服用一週的清熱藥後,回診回饋說,從來不知道中藥只吃一個禮拜,就有這麼大的效果......。

所以,不管是神醫還是人醫,重點還是病人吃了藥之後,症狀要大幅改善,這樣才有意義。否則只會讓大家覺得 「哇,中醫把脈好神奇啊!不過嘛,中藥比較慢啦就是要耐心的慢~~慢~~調~~理~~」。


不要過度神話脈診


最後我想說的是,把脈並不神奇,把脈也不是絕對,中醫也沒有這麼神。身為中醫,更應該客觀的掌握各種看得到摸得到聽得到問得到的資訊,一步一腳印的追尋實實在在的醫理,而不是虛無飄渺的自我想像。

實實在在的把上面這些做好,然後希望可以追求病人心中所期待神一般的療效,這才是我當中醫所追求的。





張貼留言